长安天枢智能出世 安全革命重塑出行
智能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
长安选择了最艰难的赛道。
安全。
2025年9月5日。重庆。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站在聚光灯下。
“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
他停顿片刻。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长安2.4万工程研发团队五年磨一剑的宣言。
更是新央企面对智能化浪潮的战略抉择。
一、 为什么是天枢?为什么是安全?
数据触目惊心。
2025年上半年。
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
其中超40%涉及软件缺陷。
安全风险正在转移。
从传统硬件风险。
转向复杂的软件系统风险。
从“车”本身。
演进为“人车交互”的系统性风险。
长安看到了本质。
智能化不是功能堆砌。
不是算力竞赛。
而是对用户生命安全的终极守护。
于是有了“天枢智能”。
一个致力于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全新品牌。
它的核心。
是构建从物理防护扩展至健康、心理、隐私等维度的“泛安全”体系。
二、 眼明·脑灵·腿快:技术铁三角如何工作?
长安将复杂技术提炼为三个生动概念。
人人都能理解。
但背后是62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
眼明:看得清一切危险
感知系统超越人类极限。
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甚至在雨雪、极黑等极端工况下精准识别。
能穿透远光灯眩光。
比人眼早两秒发现危险并刹停。
这是车辆的“火眼金睛”。
脑灵:像老司机一样思考
决策系统能理解、会思考。
端到端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融合。
每天通过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
不仅能识别各种施工路牌。
还能理解“高速洒落物”、“侧翻货车”等长尾场景。
越用越聪明。
越开越老练。
腿快:毫秒之间的生死抉择
执行系统基于分布式电驱。
响应时间低至10毫秒。
爆胎瞬间主动稳控方向。
0.1秒内修正轨迹。
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
最高225公里/小时车速下爆胎依然稳定不失控。
这是真正的“闪电反应”。
三、 智能座舱:移动的健康空间
长安重新定义座舱。
不再是驾驶空间。
而是移动的健康港湾。
从“五感”出发:嗅、触、视、听、温感。
打造四维一体体验:清新·矫姿·释压·守护。
三重净域系统:纳米水离子空调+高效滤芯+森林级负氧离子。
高效净化除菌。持续释放负离子。
专业按摩座椅:结合人体工学与三甲医院技术。
高精度机械手模拟专业按摩手法。
精准按压30余个穴位。
行业首防晕车系统: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
围绕纵横垂三向引入惯导加速度控制。
获中汽研行业首个防晕车认证。
座舱甚至能缩短睡眠潜伏期一半以上。
快速恢复精神。
这才是真正的“移动之家”。
四、 量产落地:科技走进现实
技术不止于发布会。
已经落地量产车型。
深蓝L0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率先搭载3nm制程车规芯片。
性能提升约30%。
启源A06:SDA平台首款纯电轿车。
配备天枢AI智享座舱。
采用中央环网电子架构。
全域DDS通信时延小于1.5毫秒。
上车说句话。车辆识别驾驶者。
轻拍两下车标。前后备厢轻松打开。
科技如此自然。如此人性。
五、 未来已来:长安的星辰大海
天枢智能只是起点。
长安的目光投向更远未来。
人形机器人: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
2030年后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
飞行汽车:2026年首款载人产品发布。
2028年量产交付。
2035年构建低空产业生态。
无人物流:2027年实现全栈自研商业闭环。
还有无人清扫车、无人农机、外骨骼...
布局宏大。
但步步踏实。
结语:安全是永不落伍的豪华
智能汽车喧嚣多年。
功能眼花缭乱。
长安回归本质。
安全不是配置。
而是价值观。
造车41年始终坚守的底线。
天枢智能的发布。
是技术宣言。
更是责任宣告。
作为新央企。
长安要让“安全回家”这四个字写进万家灯火。
这才是智能汽车该有的温度。
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