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资本市场的热烈拥抱后——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站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却将话题锚定在更具战略纵深的维度:可持续发展。
10月18日,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安徽芜湖拉开序幕。大会系统性地呈现了奇瑞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面成果,更以“全球共研、共享、共生”为脉络,勾勒出技术奇瑞驱动品牌向上、链接全球生态的未来图景。
尹同跃在大会现场直言,“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要可持续”。他强调,要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来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并通过构建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的全球化创新体系,锻造奇瑞“反内卷”的核心能力,推动品牌持续向上与国际化的可持续进程。其目标明确: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商业模式、企业管理与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加速奇瑞从传统车企向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转型。
出行财经认为,在中国车企为追求规模集体陷入价格战泥淖的当下,尹同跃的清醒显得尤为可贵,他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不仅是对资本期待的回应,更是对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国际市场建立长期价值发出的宣言。
可持续战略的深层价值
近年来,奇瑞集团实现了销量规模、新能源、出口、品牌、资本市场的“五大历史突破”,全球累计用户超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占比超过30%。奇瑞汽车的港股上市,可以看做是资本市场对其发展路径的阶段性认可。
因此,尹同跃在资本加持后提出可持续战略,其深意有如下三点:第一,以“价格可控-质量可信-发展可持续”三角模型,替代“以价换量”的粗放增长,重塑全球化高端品牌认知;第二,构建技术驱动的长期增长动能,规避资本依赖与价格内耗陷阱;第三, 为国际化进程注入稳定性,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跃升。
持续战略的支撑体系
从“创新大会”现场的展品可以看出,尹同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绝非空谈,其背后依托的是奇瑞多年来构筑的技术体系。
根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CTO高新华所讲,目前奇瑞集团已打造出面向全球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作为奇瑞的核心技术品牌,奇瑞瑶光是关键的支撑。根据介绍,瑶光技术涵盖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等五大体系,并在今年宣告新增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猎鹰智驾大模型等10+项全球领先技术。
以本次活动所展出的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为例:市场主流发动机热效率一般在38%到45%左右,向上每提升1%都面临极大系统性困难,鲲鹏天擎发动机通过26:1超高膨胀比、双曲三联动机构、35%EGR率、绝热涂层技术等黑科技,实现真正的汽油机48%热效率,未来有望推动混动汽车进入百公里油耗的“1时代”。此外,奇瑞正计划基于出口优势,推动鲲鹏天擎发动机等前沿技术的全球普惠。
其次,在去年全球创新大会成立的开阳实验室,在今年正式升级成为“产学研三位一体”战略联盟,形成“课题挖掘-产品赋能”的高效转化链条。联动全球100余所高校开展4000+星火课题,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第三,依托全球16个KD工厂、8大研发中心及30000+研发人员,奇瑞已经构建覆盖120国的研发-生产-验证体系。未来计划增设26个海外研发中心,强化本地化开发与合规能力,实现“全球需求-本地创新-全球输出”的闭环。
写在最后
出行财经认为,在行业整体陷入同质化价格战的背景下,奇瑞汽车凭借在技术升维、全球纵深和生态协同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步具备了“反内卷”的能力。
因此,当资本目光从规模喧嚣转向长期价值时,奇瑞以全球创新体系为基石的可持续战略,正为中国汽车品牌从“走出去”到“走上去”提供关键路径。正如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所言,奇瑞的实践正在“照亮中国创新的未来前程”——其意义不仅在于企业自身转型,更在于为百年汽车产业变局中的中国技术时代,书写可复制的战略范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