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规9月1,别慌,交警教你2招自查1招上路

最近,相信很多骑电动车的朋友们心里都有些嘀咕,朋友圈和短视频里到处都在说“9月1日电动车新规要来了”,搞得人心惶惶。

不少人都在问:“我这车还能不能骑了?”“会不会出门就被交警拦下罚款?”“是不是以后都得考驾照了?”这些疑问确实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出行,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事情仔仔细细地聊清楚,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知道自己的车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接下来该怎么办。

首先,要给大家澄清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所谓的“9月1日新规”,并不是国家在今年9月1日突然颁布的一项全新的、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法规。

电动车新规9月1,别慌,交警教你2招自查1招上路-有驾

实际上,我们国家关于电动自行车最根本的管理依据,是那部名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国家标准,它的编号是GB17761-2018,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

这部标准早在2019年4月15日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又在热议“9月1日”这个时间点呢?

原因在于,国家在推行新国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市面上存在着大量不符合新标准但已经被老百姓购买使用的旧款电动车。

为了不搞“一刀切”,给大家一个适应和更换的过程,就授权各个省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过渡期”。

在这个过渡期内,那些不符合新国标的车辆,在登记领取了临时号牌后,依然可以合法上路。

而很多城市设定的过渡期截止日期,恰好就在今年的9月1日或者相近的日期。

所以,您听到的这个消息,很可能是您所在地区针对“超标电动车”过渡期的最后通牒,而不是全国性的新政策。

这恰恰说明了政策的制定是人性化的,是给了大家充足的缓冲时间的。

既然明白了这一点,那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的爱车做一个全面的“体检”,搞清楚它到底属于哪一类,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判断您的车是不是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

您可以对照以下几个硬性指标来检查,这就像是车辆的“体检表”。

第一项,要看它的“出身证明”。

在车身的醒目位置,比如车头下方的立管上,或者车架的斜梁上,通常会有一块金属铭牌。

您仔细看看,上面有没有清晰地刻着“GB17761-2018”这串字符。

这串代码就是它的官方身份认证,代表它是在新国标实施后,按照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生产的合规产品。

如果没有这串代码,那它大概率就不是新国标车。

第二项,要看它有没有脚踏板。

电动车新规9月1,别慌,交警教你2招自查1招上路-有驾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明确规定,必须具备人力骑行功能,也就是要有一对可以正常踩动的脚蹬子。

这不光是为了在没电的时候能应急,更重要的是,这是从法律上将其定义为“自行车”这一非机动车属性的关键特征。

第三项,是关于速度的限制。

合规的电动自行车,其最高设计时速是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的。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

大概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奋力骑行共享单车的速度。

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这个速度能保证您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去处理紧急情况,既保障了您的安全,也保障了行人的安全。

如果您的车一拧“油门”就能轻松跑到三四十公里甚至更快,那它肯定就超速了。

第四项,是关于车辆的重量。

包含电池在内,整车的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

这一点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

物理学告诉我们,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也就越强,造成的伤害也会更严重。

控制重量,就是为了降低事故风险。

最后一项,是关于它的“心脏”——电机和电池。

电机的额定功率不能超过400瓦,电池的标称电压不能超过48伏。

这项规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防火安全。

近年来,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电池电压过高、线路负荷过大导致的。

限制功率和电压,就是从源头上掐断了这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电动车新规9月1,别慌,交警教你2招自查1招上路-有驾

如果您的爱车以上五项全部符合,那么恭喜您,您骑的是一辆合法的、属于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

只要按规定去上了正式的绿色牌照,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路上行驶。

那么,如果经过检查,发现自己的车没有脚踏板,速度飞快,分量也沉甸甸的,不符合上述标准,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要进入第二个判断环节了,看看您的车属于哪种情况。

一种是“超标电动车”,另一种是“电动摩托车”。

对于“超标电动车”,也就是那些在新国标出台前购买的、不符合标准但又没达到机动车性能的车辆,就要看您是否在当地规定的“过渡期”内了。

您需要查看一下自己的车上是否悬挂了白底或黄底的临时号牌,并查询当地交管部门的公告,确认过渡期的具体截止日期。

如果在过渡期内,那么您的车暂时还是可以合法上路的,但您心里要有个数,必须在过渡期结束前,将车辆进行置换。

如果过渡期已经结束了,那就不能再继续骑行上路了,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

而对于“电动摩托车”,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类车虽然用电驱动,但由于其动力、速度等性能参数已经达到了国家对摩托车的标准,因此它们在法律上被直接划归为“机动车”进行管理。

对待它,就要像对待一辆烧油的摩托车或者一辆小汽车一样。

它上路必须同时具备三样东西:第一,悬挂正式的机动车号牌(通常是蓝色或黄色);第二,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第三,驾驶人必须持有相应准驾车型的摩托车驾驶证(两轮的需要E证,三轮的需要D证)。

这三样缺一不可,不存在任何过渡期。

弄清楚了自己车辆的属性和处境后,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一目了然了,简单来说就是“对号入座,缺啥补啥”。

如果您是合规的新国标车主,但还没上牌,那就赶紧带上身份证、购车发票和车辆合格证,去交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登记,手续很简单,通常当天就能办好。

如果您是处在过渡期内的超标车主,那么请务必在截止日期前规划好,是更换一辆新国标车,还是如果您确实需要更强的动力,那就下定决心去考取摩托车驾照,然后购买一辆合规的电动摩托车。

如果您已经是电动摩托车车主,请务必检查自己的牌照、行驶证和驾驶证是否齐全,如有缺失,应立即去车管所和驾校补办。

说到底,这些规定并不是为了给大家的出行设置障碍。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保有量超过3亿辆,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形势。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道路更有序,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都得到更好的保障。

这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共安全负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