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路过4S店,看到一台新款思域静静地摆在那里,没什么人围着。想起前几天和朋友的聊天,他说:你别看这车坐着还行,但我一试油门就感觉,动力有点不上不下。他还补充:我开了十几年思域,从十代一路开到感觉也就那样。
我挺能体会那种经典印象的。十代思域在我印象里,是一台值得信赖的车。那次我帮朋友试驾,他一边开一边说:我一直觉得本田车挺靠谱的,但新思域,节奏好像变慢了。他那话还挺有意思——靠谱变成了惯,而缺乏激情。
从数字上看:2020年左右,思域系的热度还挺高,估算月销量约在4万到5万之间(样本少,估算)。到了2025年,虽然价格靠近10万出头,优惠也不少——比如某地区还能给出2到3万元的折扣(体感/不太准)。但销量居然萎缩到每个月只有3000辆左右,甚至有时候只有2000多。
我自己琢磨过,实际上最大的杀手还不完全是价格的变化。你一台车便宜点,谁不愿意?但换了新能源,用户眼睛都亮了。比亚迪秦L DM-i,续航接近2000公里,都不用担心跑长途;银河L6秒杀思域的加速,油耗更低,智能化水平已经从导航转到全景云端;就连小米SU7,才20万左右,居然还给你一个纯电跑车的体验——这是对运动与实用平衡的提升。而思域?还在那挂着运动标签,实物却没什么新变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十代思域的车主都说质量好,能开个十几年还一巴掌拍死了可靠的标签。可这话我也不太能认同——优秀的品质和跟新车几乎不差的状态透着一股幸存者偏差。比亚迪秦,随便一部都能跑十万、二十万公里,动力也没省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思域的动力真的没点突破吗?还是说,新能源的推背感太强,把它的旧牌子给盖过去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事实上,1.5T那套发动机用料不错,但十几年居然没啥改进,只是稳定。这就像一只老狗,腿还不错,但再也跳不远。
问一下:你觉得,为什么大众略微换皮都能卖得更好?难不成是我太主观,觉得运动这种事,现在变得越来越虚?还是说,用户的认知发生了根本变迁。
我仔细想了想,思域的核心卖点——运动外观+灵动发动机——在2020年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市场变化太快了。新能源车出现后,它们把运动变成了智能、电机、续航。你让一台没有电机的车去和那些会随时爆发的电动车比速度,简直没得比。
品牌认同也很重要。你去论坛一查,关于思域的帖子,除了加装尾翼或改排气,多半是还在开,用得挺好。但现在社交平台上,讨论最多的,反倒是:二手车的保值率、还能卖多少钱。更坚挺的是那些推崇智能化的品牌,谁还会拿十年前那台纯燃油思域当潮品?
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一位朋友说:我买车,考虑了半天还是比亚迪,早知道这么牛,早就换了。他这话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传统车的魅力在逐渐丧失,信仰变为实用,变成老车能用就行。
我又觉得,别太绝对。十代思域,路过停车场,还能看到一些老面孔。他们说:本田车值得信赖,估计下一次换车还是本田。但技术更新太快以前也没想到,买车不就是图个安心,谁愿意不断折腾?
我没细想过的猜测是:或许,思域的文化价值就像一辆老梭车,没什么新鲜感,但早年是年轻人崇拜的那波潮头。如今,新能源已经把潮流推到另一端,思域的价值转移成了怀旧或家庭用车。这怎么也算不上坏事吧?只是,它逐渐变成标配,没有了稀缺和态度。
说到这里,我懒得做太多结论,也许下一次的焦点早就变了。下一台车会是什么样?会不会我心里的运动车变成了纯电的推背感?或者,我们都在期待那个既有传统韵味,又能跟得上科技潮流的奇迹出现。
顺便想,真的是价格和配置的变化无法挽回热度的转变吗?还是我们对运动、年轻这些标签的认知,已经悄悄改变了?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我去思考。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