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的境遇,颇有些“流年不利”的味道。
智驾翻车,马力遭阉割,再加之那雾里看花的碳纤维前舱盖……雷军估计也得挠头,刚下场造车就撞上这么多幺蛾子。
雷军自己也说了,内部“闭门羹”反思,觉着大伙儿对小米的期许值拉满,要求也更“严苛”了。
这话听着,像是小米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能随便试错的“愣头青”了,得担起行业领头羊的担子,安全这块儿必须做到“鳌头独占”。
这话自然是悦耳的,但消费者也不是“煳涂虫”。
你雷总想当行业“执牛耳者”,那是不是得先把眼前这些“鸡毛蒜皮”解决了?
比方说,小米SU7大灯翘边,还有那个质量榜单“忝陪末座”的事儿,总得“置喙”几句吧?
这不,浙江那边就有车主“吐槽”,SU7的大灯和翼子板接缝处“鼓胀”翘起,按一下还“忽闪忽闪”的,看着就“碍眼”。
专家也“盖棺定论”了,这属于“设计制造经验欠奉”的锅,12年从业经验都没“见识”过原厂车出现这种状况。
这下,小米“逐鹿高端”的起跑线,似乎就有点“踬踣”。
更“闹心”的是,中国汽车质量网“祭出”了个新能源车质量排行,小米SU7直接“敬陪末座”。
这份榜单可不是“信口雌黄”,人家“引据”了各种投诉数据、缺陷风险、靠谱程度、安危系数、绿色指数,还“采撷”了权威机构的评测。
评分越高,质量越“拉胯”。
蔚来ET7好歹还是个“差强人意”的平均分,小米SU7直接“超标”,这……
要说这个中国汽车质量网,来头也不小,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掌”的,听着就挺“掷地有声”。
但“玄妙”的是,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个叫车质网的也“抛出”了个榜单,小米SU7直接“名列前茅”,质量“杠杠滴”。
这俩榜单“短兵相接”,一个官方背景,一个商业公司,哪个更“靠谱”,大家心里应该有“成算”。
实则,小米想“染指”高端路线,这事儿大伙儿都“门儿清”。
雷军也多次“表决心”,要“砸锅卖铁”搞研发,未来五年还要投300亿。
说白了,就是想用小米汽车给整个品牌“镀金”,摆脱“平民化”的“窠臼”。
SU7的目标,是BBA的B级车市场,SU7 Ultra更是直接“叫板”保时捷。
但问题是,豪车之所以是豪车,靠的是多年的“积淀”和过硬的质量。
小米呢?
之前很多产品都是贴牌代工,“幺蛾子”频出。
你琢磨琢磨,如果家里的摄像头老“掉链子”,扫地机器人老“犯浑”,手机一摔就“稀碎”,净水器还“水漫金山”,你还敢买小米汽车吗?
你看,最近潇湘晨报就“爆料”了,浙江杜先生装了个小米净水器,结果“水淹七军”,还影响了邻居,损失十多万。
杜先生一句“我很相信雷总,但这次很失望”,听着真是“五味杂陈”。
小米的客服“搪塞”说是杜先生自己改了角阀。
但网上“信手拈来”,净水器、智能锁、摄像头,各种“扯皮”的小问题“比比皆是”。
仅从这些负面新闻的“鳞次栉比”来看,就足以让人对小米汽车的质量“心存芥蒂”。
与普遍认知相“径庭”,高端化不仅仅是“堆砌”配置和“吆喝”营销,更重要的是对细节的“锱铢必较”和对品质的“咬定青山不放松”。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问题“归咎”于代工模式时,是否“付之阙如”了企业自身对质量管控的“责无旁贷”?
当然,我还是“笃信”雷军能带领小米转型“功成名就”。
但在此之前,是不是该“拨冗”花点心思,先把小米生态其他产品的质量问题“一揽子”解决一下?
“庶几”,让消费者提到小米时,第一反应不是那些坏掉的门锁、摄像头,或是“汪洋恣肆”的净水器吧。
这“高端梦”,才能做得更“稳扎稳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