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家智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近日在凤凰网财经《封面》节目中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与电厂寿命不匹配的问题亟待解决。他提到,电池寿命通常为4年,而电厂寿命可达30年,这种不匹配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还导致大量废旧电池的产生,对环境造成压力。此外,电池寿命短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不利于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友好互动和双赢局面。
陈清泉强调,提升电池寿命、降低成本并确保安全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能等关键因素。从产业链角度看,电池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其发展对整个产业至关重要。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208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扩大至3810亿美元。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张,电池寿命问题愈发凸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意味着解决电池寿命问题已迫在眉睫。
目前,行业内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复旦大学团队研发的“补锂”技术有望大幅延长电池寿命。此外,华为公布的固态电池专利技术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均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突破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陈清泉还指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是实现双赢的关键。通过提升电池寿命和性能,不仅可以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还能更好地支持电网的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行业的协同发展。
名人邀约|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奖代言|诺奖得主赋能背书|经济学家|邀请诺奖得主出席活动|大会嘉宾邀约|嘉宾推荐|院士邀请|中国名家论坛|会议活动邀请|论坛峰会嘉宾邀约大健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