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能源车中控都要立一个大平板?设计上有什么考虑吗?现在新能源车中控都是一个大平板,感觉很不协调。也破坏了一体性,这种设计是怎么弄出来的。
汽车中控屏其实更多是满足娱乐价值,减少物理按键和束线、并提供智能化操作和预览影像等功能。但回顾历史可能不是这样了,早在1922年雪佛兰就出了中控屏,不过是调控FM收音机功能的!
雪佛兰(1922年)
1986年别克在汽车用上了触控的中屏,它集成了约100项虚拟控制开关(空调、诊断等)。当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物理按键数量,提升操作集成度;探索电子化交互的可能性。但很遗憾由于因成本过高(1990年停产),但开创了触控交互先河。
别克(1986年)车型:Riviera
到了1987年丰田在汽车上推出了彩色的触控中控大屏,在中控上带来了搭载彩色CD导航系统(非GPS,依赖“航位推测法”),它的初衷是以彩色界面提升导航可视性,增强豪华感。
而真正把中控做成大平板的是特斯拉,在Model S上搭载了一块17英寸竖屏。为我们带来了空调、导航、娱乐等等系列功能,这种集成化控制取代了物理按键,可以通过大屏集中控制车辆所有功能。通过大屏可以实现复杂信息交互,适应未来智能化需求。初衷是仿照智能手机交互逻辑,打造“移动智能终端”。
特斯拉一行动,引发了全球的众多车企效仿,全球车企“大屏浪潮”,成为新能源车标配设计。目前中控可以调节很多东西,除了导航、空调、娱乐价值,还带来了大屏关闭车窗关闭车门,调节汽车的模式(运动舒适、底盘高低)。甚至通过中控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调节形成记忆!在开车的时候也成为“天眼”,开车影像、倒车影像、自动驾驶预览等功能。
目前有一些车企不仅仅有了中控,还有副驾、主驾的三连屏模式,还有抬头HUD,还有投影屏幕!后排还能加设屏幕,来满足娱乐调节等系列功能!这让汽车不仅仅成为了代步工具,还成为了移动家、娱乐房(看电影K歌)、按摩房等等!
但也有一些车企做的过分了,将汽车的换挡直接设计到了大屏中,这个就很危险了。当然也有人担心,中控会不会影响交通安全,其实很多车企已经做出了行动,在行驶过程中,很多看电影玩游戏啥的,很多APP是不能用的!除了必要的导航听歌可以用。驻车模式才可以开启一些功能!
中控是智能化控制汽车,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的关键,现如今不仅仅是有触摸屏,还有隔空手势的操作(华为尊界)、很多车企在中控之外设置了很多麦克风识别也可以通过语音来操作控制一些功能!这也是很多车企科技感的塑造,屏幕成为“智能座舱”核心符号,提升产品溢价(如奔驰双联屏、理想多屏)。从而减少物理按键,推动其成为智能汽车核心交互载体。
为啥是新能源车在积极的做好像更加积极一点,的确有一些燃油车做了,但并没有这么大胆!这是因为新能源车在积极的寻求自己的卖点,电车+科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卖点,从而吸引购买力!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