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这就是全面冲击新能源的新车吗?

昨天刷到别克品牌日的消息时,我正坐在成都某4S店里等朋友提车。说实话, 看到“至境”这个子品牌名字的第一反应是:又来了,又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新品牌 。作为跑了6年汽车线的老记者,这种套路我见得太多了。

让我真正担心的不是品牌名字,而是别克这次的“全面冲击”到底有几分诚意。

现实很骨感:E4、E5的尴尬处境

前两个月我去重庆采访时,顺便走访了几家别克4S店,销售小哥的话让我印象深刻:“E4?那个车基本没人问了,展厅里的那台都成摆设了。” 微博上有粉丝直接评论:“别克E4早就停产了,E5也近乎停产了吗?4S店鲜见有人买别克新能源。”

这话虽然偏激,但确实反映了现状。我查了下最新数据,E4今年3月销量235台,E5是1204台。要知道,同级别的理想L7单月能卖1万多台,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知乎上看到一个技术贴分析得很到位:“别克新能源没技术,就是硬加一个电池,纯电都不能智能切换,还要按EV键才能使用纯电。” 这个评论虽然有些尖刻,但确实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别克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确存在短板。

个人经历:那次试驾让我失望了

记得2023年E5刚上市时,我专门去体验了一次。坦白说, 底盘质感依然是别克的强项,那种厚重感和高级感确实不错 。但智能化体验真的让人着急——语音识别反应慢,车机系统卡顿,这在当时的新能源市场已经算是“古董级”体验了。

别克,这就是全面冲击新能源的新车吗?-有驾

我当时就在想,别克这是把传统燃油车的思路直接搬到新能源上了, 缺乏对新能源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

网友的声音值得听听

最近关于别克新能源的讨论挺激烈的。车友论坛上有位老铁说得很实在: “起码别克不会倒,这点是新势力给不了的,传统车企产品要比新势力可靠。” 这话我部分认同,品牌稳定性确实是别克的优势。

但也有网友直言不讳: “这不就是帮E4、E5起个中文名嘛,先把E4、E5系统升级了再说吧。” 说实话,这个吐槽挺扎心的。如果只是换个马甲,那消费者肯定不买账。

还有位技术党在微信群里分析: “从技术角度看,别克的’逍遥’架构确实有亮点,6C超快充和900V平台都不错,但关键是能不能落地。” 这个观点比较中肯,技术宣传和实际体验往往是两回事。

我的担心: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最让我担心的是时间问题 。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别克现在才开始“all in”新能源,会不会太晚了?

别克,这就是全面冲击新能源的新车吗?-有驾

以MPV市场为例,别克世家对标的应该是理想MEGA这类产品。但理想已经在高端电动MPV市场站稳脚跟,别克后发能有多大优势?价格战打得起吗?

我个人判断, 别克的机会可能在于差异化竞争 。毕竟美系车在舒适性调校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如果能把这个优势在新能源时代延续下去,或许还有戏。

技术储备:有亮点但存疑

宁德时代的6C电池、Momenta的智驾方案,这些合作伙伴确实都是行业顶级的。但问题是, 同样的供应商,小鹏、蔚来也在用,别克的差异化在哪里?

高通8775芯片听起来不错,但我记得问界M9用的好像是更新的8295?(这个数据我需要再确认一下,最近芯片型号太多容易搞混)

冷静思考:别克还有机会吗?

虽然我对别克的新能源转型有不少担心,但也不能完全否定。 上汽通用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还是在的 ,关键看执行力和对市场的理解。

别克,这就是全面冲击新能源的新车吗?-有驾

有位做二手车的朋友跟我说:“别克的燃油车保值率一直不错,如果新能源车型质量稳定,或许能吸引一批务实的消费者。”这个角度挺有意思的。

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新能源车的潜在买家,对智能化、个性化的要求很高。 别克能不能放下“老大哥”的架子,真正去理解90后、00后的需求,这是关键

写在最后

说实话,我是希望别克能成功的。汽车市场需要多元化竞争,不能让新势力一家独大。但光有情怀和品牌背书是不够的, 消费者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别克的“至境”之路到底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思路做新能源,那结果可能不会太理想。

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产品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