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是否召回,来判断汽车品牌的稳定是不严谨的;但一直销售的车型从不召回,肯定是不正常的。
文 / 刘葳漪
8月8日,丰田系企业和法拉利不约而同在中国市场启动产品召回。
回顾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召回量仅占到召回车型总量的千分之七。是合资车和进口车质量问题更多么?是自主品牌品质更好么?
3.95万和524万的差距
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消息,2025年1-6月,我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涉及车辆528.06万辆。
据进一步获悉,传统燃油车今年上半年召回56次,数量为375.16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召回48次,数量为152.9万辆。
这其中,进口车召回次数最多,为41次计171.28万辆;合资汽车召回36次,数量最大,为352.83万辆;自主品牌召回10次,数量为3.95万辆。
不仅是今年,从以往数年来看,召回次数最多的都是进口车和合资车。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开展汽车产品召回3162次,涉及召回车辆1.19亿辆。这1.19亿的庞大数字中,自主品牌从来不是召回的主体,是自主品牌质量更好么?
主动召回是责任和担当
2025年8月8日,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召回部分国产及进口汽车,其中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召回54143辆;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35054辆;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302辆;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7041辆。
此次丰田系的召回,是企业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召回计划,意在消除安全隐患。
同一天,法拉利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2023年10月27日至2025年2月1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Purosangue汽车,共计381辆,旨在消除车辆的保险丝盒电源正极和乘客侧脚踏板支架之间可能发生接触的安全隐患。
今年5月,奔驰宣布召回共计1715辆的进口G级;一汽·大众汽车宣布召回100899辆A6L,33024辆进口A6、A7、A8L、Q7、Q8、S6、S7、S8;宝马宣布召回1291辆X4 M40i以及2445辆X3 M40i。3月,捷豹路虎宣布召回超63万辆国产及进口汽车,主动为车主消除隐患。
确实,最近召回的主体大多是进口车和合资车。主动召回,恰恰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捷豹路虎的召回通过远程升级(OTA)可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进而避免了发动机控制模块可能会输出错误的信号频率导致燃油泵工作异常的极端状况。
主动召回是对既有车主的尊重。企业需要承认自己有问题,并直面解决问题,召回的消息要广而告之,毕竟不是光荣榜,诚实的同时亦要担当,何况启动召回又影响利润,很多问题其实未必会真的发生,只是存在可能性。
不能通过是否召回,来判断汽车质量的稳定
自主品牌因为质量问题被维权的次数其实并不比合资车企少,不过是用户的帖子寿命比较短而已。
在这方面,自主品牌确实比进口、合资企业“聪明”,他们通常选择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就悄悄地进行维修和更换配件,联系客户上门进行升级改造,不把隐患和瑕疵放在明面上,也不在自己的官方渠道上公布,更不会通知媒体。
很多自主品牌利润本来就不高,企业领导层深知,如果启动大规模召回,肯定会对成本造成极大影响。与其大规模召回,不如避免大规模的维权和负面曝光,为企业提高美誉度。
在这方面,国内的房地产行业比汽车行业做得“更好”:要求消费者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必须签署《和解协议》,即消费者不得向乙方提出仲裁、诉讼及通过任何其它方式主张权利。近年来,《和解协议》几乎已经成为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的合同“范本”。
客观地说,通过是否召回,来判断汽车品牌的稳定是不严谨的;但一直销售的车型从不召回,肯定是不正常的。一个从不去医院的人是讳疾忌医,企业也一样。
2024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以替代旧有的GB38031—2020标准。其目的仍是强调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去掉了5分钟的时间限制,要求车载的动力电池达到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以便车内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逃生。这一要求将于2026年7月实施。
如果时下的电动车无法做到不起火、不爆炸,那么按燃油车的通常做法,已经上路的电动车应该被全面召回才对。很多自主品牌私下里的说法是,多数整车生产企业并不自主研发或生产电机、电控和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总成存在缺陷需要由供应商来承担责任,整车生产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有限。
还是那句话,免费时才慷慨,安全时才勇敢,是人性中的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