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儿,越琢磨越觉得像个写好的剧本,而且还是那种反转特多的爽文。
话说,大洋彼岸那帮眼高于顶的媒体,最近口风变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酸味儿。
他们哀叹,说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首的中国军团,正把那群传统的日韩美巨头们,按在地上摩擦,连车尾灯都快看不着了。
这事儿最魔幻的地方在哪?
在于那边越是气急败坏地加关税,咱们的车卖得越疯。
这操作,简直是给牛顿的棺材板来了一套电焊连招。
尤其在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比亚迪一个月光卖新能源车就卖了一万多台,硬生生把特斯拉从排行榜第六的位置上给踹了下去。
你说气不气人。
这已经不是什么“狼来了”,这狼都已经在你家客厅沙发上盘着腿看电视了。
而这场大戏的主角,比亚迪,最近又干了件特不讲武德的事。
它旗下的高端牌子腾势,扔出来一台叫N9的大家伙。
刚一腾势N9上市,国民女神高圆圆就成了车主,这下好了,流量直接拉满。
我估摸着,斯图加特和底特律的会议室里,这台车的PPT已经被翻烂了。
这台腾势N9,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压根不是来跟你商量着竞争的,它是来掀桌子的。
你瞅瞅那体格,五米二五的车长,两米多的宽度,往那一趴,活像一艘准备跃迁的陆地星舰。
以前我们总说国产车设计差点意思,现在呢?
人家给你搞什么“玄璟墨”、“翠华瑶”这种听着就仙风道骨的配色,这审美直接捅到了大气层。
当然,光有个好皮囊,顶多算个花瓶。
这台车的内里,才叫真正的“丧心病狂”。
我先不说别的,就说底盘。
以前这是咱们的痛点,总感觉差点火候。
现在腾势N9给你上了个叫“云辇-A”的玩意儿,骚就骚在它带“预瞄”,摄像头提前扫描前方路面,发现有坑,悬架自己就先软了。
坐进去过个减速带,感觉就像屁股底下垫了两块大果冻,车身晃都不带晃一下的。
这简直是对着那些百年调校经验的老师傅们,打出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邪门的是那个叫“易三方”的技术。
在北京胡同里开过车的朋友都懂,挪车能挪出一身汗。
这台五米多长的大块头,转弯半径不到五米,还能给你表演个原地掉头,甚至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我承认,看到这个功能时,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玩意儿太适合在早高峰的停车场里抢车位了。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堆料吗?
谁不会啊?
这话要是放五年前,我敬你是条汉子。
但现在还这么说,就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你拉开车门坐进去,才能理解什么叫“降维打击”。
前排三块大屏,能升降的帝瓦雷音响,副驾那个带“女王腿托”的零重力座椅……我寻思着这配置,比我家的客厅还舒服。
第二排俩独立座椅,带按摩带冰箱,第三排甚至都是电动的。
这哪是车,这分明是个移动的私人行宫。
这种对用户爽点的精准拿捏,恰恰是那些老牌巨头的盲区。
他们还在为软件系统三天两头死机而焦头烂额,我们这边已经把车内空间玩出花了。
这不是技术路线的差异,这是思维方式的代差。
他们还在卖“车”,而我们,已经开始卖“体验”了。
时间往前倒个十年,谁敢想这画面?
那时候,国产车还是“廉价”、“凑合”的代名词。
如今,中国汽车出口量奔着一年600万辆去,全世界跑的汽车里,每十台出口的就三台是咱们造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进步”,这是地壳板块的剧烈运动。
所以,别再扯什么“弯道超车”了,我们现在玩的是“换道竞争”。
当对手还在琢磨怎么让发动机更省油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三电系统这些新赛道给铺好了。
所以,当那些海外媒体还在长吁短叹的时候,我们其实心里清楚得很。
这不是什么奇迹,这背后,是一代工程师拿命换来的技术壁垒,是整个产业链攥成一个拳头打出去的力量。
下次,当你在巴黎街头,看到一台挂着中文标的新能源车安静地滑过,千万别觉得奇怪。
那不过是,一个新时代的日常罢了。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