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赢回一局

文丨倪萍

编辑 | 王海璐

吉利很早就有进军新能源车市场的野心。过去几年,李书福常常在采访中提到,发展新能源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经营的重点,要加快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转型。

他也是这么做的。2015 年,吉利在帝豪、博瑞等品牌中推出了新能源车型,开启了新能源尝试;2019 年,纯电动品牌 “几何” 面世,时任吉利汽车 CEO 安聪慧宣布 “做东半球最好的电动车”。

但这些尝试没能带来太多的销量转化。2020 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 5.2%,与 90% 的目标相去甚远。第一次 “蓝色行动计划” 失败了。

内部后来反思,背负燃油车的包袱,转型并不容易。

而比亚迪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宣布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型新能源后,这个之前不太起眼的车企以冲天之势登顶中国车企销量冠军的宝座。2022 年,比亚迪销量增长 155% 至 186.4 万辆。

跟在它身后的,是一个轰然到来的新时代:国内新能源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5.8% 增长到 2022 年的 27.6%。吉利决心不再错过。幸运的是,比赛还未结束,就像比亚迪超越特斯拉那样,新的超越还在发生。

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售出超过百万辆新车,带动集团销量达到 193 万辆。在比亚迪陷入同比、环比下跌的 6 月,吉利大手笔调高了全年的销量预期。

随着银河成为销量增长引擎,吉利的新能源转型迎来转机。此前多品牌独立发展的路线也终于收拢。7 月 15 日,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并入吉利汽车体系,形成极氪、领克、银河品牌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经过漫长的探索与布局,新品牌的推出与整合,吉利终于找到了新能源市场的打开方式,由此开始兑现多年前的勃勃雄心。

输掉第一回合

自 1990 年开启的汽车黄金时代在 2018 年出现拐点。中国新车总销量约为 2780 万辆,比上一年减少 100 万辆,是 28 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期,新能源车气势如虹,产销突破百万门槛;造车新势力登场,以增程、纯电、智能等新卖点与传统车企争夺市场。

转型的紧迫感笼罩在自主品牌上空。连续多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吉利发起电动化转型。2015 年的 “蓝色吉利行动计划” 提出,到 2020 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要达到总销量的 90%。

在这份行动纲领下,吉利大举投入,在纯电、混动、甲醇、氢燃料四大技术路线上并行前进,研发新能源车型。

2015 年,吉利基于博瑞、帝豪等燃油车推出了新能源车,销量没有达到预期;2017 年,定位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的极星诞生,首款车型 Polestar1 售价高达百万;2018 年 4 月,吉利发布纯电动品牌几何;2020 年,瞄准低端市场的枫叶汽车问世,很快也变得籍籍无名。

这些尝试中,基于油改电平台设计的新车并未打开新市场。2020 年,吉利新车累计销量 132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8 万辆,占比约 5.2%,第一次向新能源市场的进攻失败了。

回顾这场探索,李书福后来总结:“吉利汽车公司于 2015 年 11 月 18 日发布的蓝色吉利行动虽然没有如期完成,但也不奇怪,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

吉利汽车很快调整思路、重振旗鼓。2021 年,李书福又发布了 “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时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极氪汽车。

极氪的首款车型 001 定位猎装轿跑,与主流车型错位竞争,上市当年成功在 30 万以上市场站稳脚跟,超额完成 7 万辆的销售目标。但极氪的后续车型再没有出现第二个爆款,001 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不再,降价到20万区间。

另一边,售价低至 8 万元的几何 E 上市,带动几何全年销量接近 15 万辆,在初期迅速打开市场。但很快,几何也增长乏力,同时偏离了原本的高端定位。

就在极氪与几何空白的市场中间,比亚迪崛起了。

依靠 DM-i 混动技术、刀片电池和 CTB 车身一体化等技术优势以及利好政策的支持,2022 年,比亚迪售出 186.4 万辆新车,超越吉利,一跃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车企。

在 10 万到 20 万市场的密集布局,给了比亚迪反超的机会。一个新的市场也随之加快形成。国内新能源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5.8% 增长到 2022 年的 27.6%。

在新市场的扩张中,吉利输掉了第一个回合。2023 年初的业绩沟通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坦承:“我们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被优秀同行落了很远的距离,吉利向新能源转化的速度让市场不满意,布局让市场不清楚。”

吉利赢回一局-有驾

与比亚迪 “贴身肉搏”

比亚迪的成功给了吉利打击,也让它开始重新思考市场和用户需求。

2023 年 2 月,吉利发布新系列银河,对过往新能源战略进行反思与修正,之后在 6 万到 20 万元区间打造出多个爆款车型。

一位接近吉利的人士表示,当时吉利看到了比亚迪的混动战略、低价战略以及垂直整合形成的价格优势,认为是对的,决定跟着去做,“吉利管理层嗅觉比较到位,也放低了身段,直面比亚迪的优势,要在比亚迪成功的路上跟它竞争。”

这场变革由 2021 年起出任吉利汽车集团 CEO 的淦家阅发起,基于过去在燃油车时代的积累,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初见成效。

吉利为银河系列打造的雷神电混 8848 系统,热效率可达 44.3%,相较于比亚迪 DM-i 单档系统具备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2023 年年初,搭载雷神电混系统的首款车型银河 L7 亮相,CLTC 标准下纯电续航 115 公里。作为一款紧凑型 SUV,售价 11.6 万-14.9 万元,紧咬比亚迪宋 Plus DM-i。后者纯电续航里程 110 公里,15.5 万元起售。

6 月,银河 L7 上市,两个月销售 2 万辆,进入混动市场第一阵营;9 月,第二款车型银河 L6 在成都车展预售中获得超过 2 万张订单。对标思路获得初步成功。

比亚迪以第五代 DM-i 技术进行反击,将热效率推高至 46.1%,强调量产水平的领先;半年后,全新 EM-i 雷神混动系统在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上量产,用 46.5% 的热效率打破“双宋”封锁,扳回一局。

在电池的较量中,吉利也如法炮制。2024 年 6 月,吉利将自研自产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命名为 “神盾短刀电池”——将“刀片电池” 的长度缩短 40%,得到了一个长度小于 600mm,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产品。

彼时,比亚迪刀片电池因长度过长被质疑容易变形、碰撞后易弯折。“长刀不是最优解,短刀才是新一代”,在吉利短刀电池的宣传语中,一较高下的意味呼之欲出。

神盾短刀电池的首搭车型银河 E5 在去年 8 月上市,定价 10.9 万-14.6 万元。最低百公里电耗 11.9kWh,续航里程 440km 和 530km。竞品比亚迪元 PLUS 的续航里程要短 10-20 km,百公里电耗高出 0.3 kWh,售价 13.2 万-16 万元。

上市 119 天,银河 E5 交付突破 6 万辆。

在 A0 级市场,吉利银河的纯电小车星愿 7 万元起售,与比亚迪海鸥同处一个价格带。同样的,星愿的长宽高、轴距都比海鸥要多出一点,续航里程比海鸥多 5 公里,从 30% 充电到 80% 的速度比海鸥少 9 分钟。

同时,星愿搭载了 10.1 英寸中控屏与吉利 Flyme Auto 车机系统,支持双区语音识别、OTA 远程升级、4G 联网等功能 , 交互逻辑更接近智能手机系统。

一个销售人员评价,星愿是一款非常均衡的 “水桶车”,没有明显的短板,价格和外观上相对竞品还有一些优势。这就让这款小车在今年上半年卖出了 20.49 万辆,超越比亚迪海鸥(17.5 万辆),位居全品牌纯电车型榜首。

得益于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技术,吉利实现了快速转身,完成了这场像素级的模仿。淦家阅曾在 2024 年末的采访中说,“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成本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的竞争。”

吉利赢回一局-有驾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

吉利银河能够快速起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产品策略:紧贴比亚迪,核心性能更好一点、造型更时尚一点、价格更低一点。

一位长期关注吉利汽车的券商人士表示,2023 年底,吉利与比亚迪在单车均价上有五六千块的差距。“吉利选择暂时不要盈利,用价格贴紧比亚迪,等规模做起来后再考虑和零部件供应商谈年降。”

虽然模仿比亚迪听起来是个极其简单、偷懒的战略,但迄今为止,能够做到的车企也只有吉利银河。

上述券商人士分析,吉利过去在大众市场本身就有深厚的根基,无论是混动技术的开发、下沉市场的销售渠道拓展,还是用户心智的建立,和产品的定位都十分匹配,因此找对产品方向后瞬间爆发。

目前,吉利银河的门店接近 1000 家,今年预计超过 1200 家。银河分为 A 网和星网。A 网定位为年轻时尚,涵盖 M 系列 SUV 车型和 A 系列车型;星网覆盖主流大众人群,包括星舰 SUV 及星耀车型。

今年上半年,银河售出 54.8 万辆,同比增长 232%。银河的强势增长也拉高了全年销量的预期。7 月,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由 271 万辆上调至 300 万辆, 银河将冲击百万销量。

吉利银河星愿是今年上半年纯电动车销量第一

更大的挑战

吉利的新能源探索终于取得突破,于是果断收拢资源,专注在银河这条业务主线上。

2024 年 10 月,银河升级为独立品牌,几何、翼真并入银河。银河产品线由此扩充为 A0 级到 C 级,涵盖轿车、SUV、MPV 等多种新能源车型。

与此同时,吉利整个集团也在 “回归一个吉利” 的重大整合中。领克并入极氪,吉利汽车向极氪发起私有化邀约。随着 7 月 15 日吉利汽车与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这场浩大的整合又完成重要一步。

带领银河打了胜仗的淦家阅继续担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 CEO,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接下来,吉利银河势必要在大众市场乘胜追击,与比亚迪一较高下;极氪、领克品牌重整后要发挥协同优势,在中高端市场有一席之地。

桂生悦强调,“市场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吉利汽车必须改变过去品牌 “小而散、散而乱” 的现象,通过深度整合将资源凝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2022 年,比亚迪以快速出牌和坚决的投入冲到新能源车队伍的最前面。王传福总结这场成功:快是第一,技术是第二,战略是第三;犹豫和模糊是大忌。

一轮增长过后,比亚迪显露疲态:自从 2021 年推出混动平台 dmi 和纯电平台 e 3.0,产品和技术架构已经很久没有大的换代了。过去两个月,这个巨无霸出现了少有的环比下降。

吉利在过去 2 年赢回一局。踩着比亚迪的脚印,它用不到 2 年时间做出一个百万品牌,试图以更快的速度、更年轻的步伐和更坚定的战略夺回燃油车时代的王座。


但比亚迪也不会坐以待毙。比赛还没有抵达终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