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

8万的宝骏都卖不动,15万的宝骏就能卖得好?月销三位数,是宝骏的宿命。

在社交媒体上,一则关于宝骏享境预售价的讨论帖的评论区里,不止一位网友认为,宝骏享境错生在了宝骏家。

“好车,就是品牌…再降1万多吧”;

“如果不叫宝骏就值”。

车是好车,但宝骏的品牌力远不足以支撑宝骏享境13.28—15.58万元的价格。看起来,似乎不少人都认为,是宝骏耽误了宝骏享境。事情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行业内真的存在“车好品牌坏”的现象吗?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事实上,当宝骏的品牌力稀薄的时候,其推出的产品也不大可能是一款险些被埋没的“好车”。

宣称首发搭载灵眸智驾进阶版,打造出的是“20万越级智能体验”,宝骏试图一方面让宝骏享境“蹭”到智驾平权的热点,另一方面又想用智能辅助驾驶抬高产品溢价。两个相背离的目标,让宝骏享境宣称的智驾根本经不起推敲和考验。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试驾经历,称整车不仅不能识别柱状红绿灯,而且在经过一个左转路口时:“可能厂家的人过分信赖他们的智驾2.0系统了,直接就怼上公交车的左后侧了”。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宝骏享境“图片与实物严重不符”的,远不止智能化表现这一项。

宝骏,左右脑互搏

2017年开始,宝骏走上了“两手抓”的发展道路:一手高端化,一手新能源化。毫无疑问,两条发展道路的交汇点就是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这一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值得深耕的细分市场,耕好了,利润、品牌形象会一并提升,宝骏也能进一步与五菱做出切割,强调自身的独立性。

可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两手抓”的宝骏没能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原因是,宝骏压根没有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反而不断切换赛道、左右脑互搏。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产品。

目前,宝骏品牌在售的产品有4款。一款是跟着宏光MINI EV走的微型车宝骏KiWi EV;一款是其后推出的“玩具车”宝骏悦也,身为小型SUV,其观赏性远远高于实用性与功能性;另一款是悦也Plus,仍然强调玩具属性,但透露出想要进入主流市场的意图;最后一款则是实打实的主流产品宝骏云海。

如果再加上已经不在售的、主打舒适家用定位的宝骏云朵,我们会发现,这些产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强相关特质。产品投放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宝骏,新品推出了不少,但过于分散的定位导致外界根本无法对宝骏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

恐怕,就连宝骏自己也没法回答“宝骏是一个怎么样的品牌”的问题。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什么品类火,宝骏就推出一款“流行”单品,企图通过“蹭热点”从市场上攫取销量。可成为一个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技术,也需要品牌力。前者体现为,在核心技术领域有自己的自研成果和差异化的优势产品体验;后者体现为,品牌形象与定位足够清晰,并且能给消费者带来情绪价值。

从产品投放来看,宝骏根本没有向着自己的长期目标前进,反而用极为短视的目光苟活着。

这与宝骏和五菱的“照猫画虎”关系脱不开干系。宝骏没有独立自主的决心和毅力,因此一边想要高端,一边又不想动脑思考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只想模仿五菱的性价比之路一学再学。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事到如今,当宝骏享境喊出“越级”二字的时候,当宝骏再次试图冲击主流市场的时候,手中几款低价低质的产品根本无法说服消费者点头。

宝骏想的,和宝骏做的,永远不是一回事。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惰性。

沈阳的担忧与嘱咐,吕俊成一个也没听进去

上汽通用五菱原总经理沈阳在卸任前曾清晰且直白地指出过宝骏品牌存在的问题。

“宝骏品牌一直没有找准用户群,只成为了五菱品牌的寄生品牌,造成两个品牌重叠区隔不清。”沈阳已经看清了宝骏在独立化层面的不足。

尽管在推出之初,宝骏依靠与五菱的关联一炮而红并大获成功,但市场红利期过去后,步入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二者如果继续维持强绑定或“谁是谁的平替”的关系,那么两个品牌都无法获得增量,只能陷入内斗。独立化、向外看,正是沈阳想要表达的意思。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沈阳这一精确且正确的看法,没有被吕俊成延续并践行。接棒后,吕俊成带领宝骏推出的悦也、悦也plus,其产品定位大有“拍脑袋决定”的意味——这不是年轻人需要的“大玩具”,是吕俊成以为的年轻人需要的“大玩具”。其后推出的宝骏云朵,你可以在五菱缤果身上找到定位的相关性;推出的宝骏云海,则可以在五菱星光S身上找到影子,并且星光S和宝骏云海几乎是前后脚降世。

甚至是如今预售的宝骏享境,尽管级别稍有不同,但其软定位仍然能够在五菱星光身上找到影子。

吕俊成带领的宝骏,还是维持着一如既往的惰性,不肯思考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问题已经被看到了,那么该怎么解决?沈阳的规划是,宝骏不盲目扩展B级以上车型,先把A级车做好了再说,“没品牌,价格就得厚道。”

这和宝骏高端化的长期目标并不矛盾。沈阳清楚知道宝骏的核心不足,在他看来,在谈高端化之前,先得用价格弥补品牌力不足进而获得销量,有了销量才能扩大品牌知名度。在入门级市场用好的价格、掷地有声的产品获得口碑和销量后,高端化才能顺理成章。

沈阳的观点谈不上多高明,但至少科学、合理且尊重行业规律。换到吕俊成这边,先是推出两款小众且高价的小车,然后是推出10万元以上的宝骏云海。失败后,吕俊成仍然不愿意听从沈阳的教诲,继续推出售价超过15万的宝骏享境。

吕俊成,辜负了沈阳对宝骏的未雨绸缪-有驾

吕俊成带领的宝骏,没品牌,价格也不厚道。谁会买?

产品定义、品牌战略无一项拿得出手,吕俊成既糊涂又固执。

写在最后

吕俊成上任后,在其带领下,宝骏更加浮躁、更加急于求成。对于销量和高端化的渴望超过了对行业规律的尊重,如今的宝骏和吕俊成不是在用事实说话、让消费者信服宝骏是一个主流品牌,而是复读机一般强行向消费者灌输“我是主流”、“我是高端”等话语。

宝骏享境即将面临的困境,是宝骏正在而且已经面临的困境。当在品控、技术研发、用户运营等更重要的维度无所作为,试图仅靠配置堆砌和营销包装以及模仿存活,享境也只是在把消费者骗来之后再亲自把消费者推更远。

品牌建立非一朝一夕,奉劝吕俊成,产品研发中心比产品营销中心更重要,脚踏实地比喊口号更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