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骑着涡轮增压摩托车,想超车时猛拧油门,车子却像愣了一下才往前窜。这半秒的延迟,在弯道超车时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四十年来,摩托车厂商们一直被这个问题折磨。上世纪八十年代雅马哈试过XJ650Turbo,后来川崎出了H2机械增压,动力是上去了——180马力,176N・m的扭矩,够猛吧?可要么是涡轮反应慢半拍,要么是笨重的装置占了大半个车身,骑起来像驮着个大包袱。
直到今年,雅马哈甩出了个王炸——E-Turbo专利技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用高压电驱技术,居然把这个四十年的老难题给解决了。
这技术到底妙在哪?简单说,就是给涡轮装了个"电动小马达"。平时还是靠排气管的废气推动涡轮,可当你突然拧油门,发动机转速还没上来的时候,48V的电机就先帮涡轮转起来。就像你推重物时,有人在旁边搭把手,一点都不费劲。
更绝的是他们的轻量化思路。别家搞混动增压,非要装个大电池,雅马哈偏不。他们让发动机曲轴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的电直接供涡轮电机用,多余的就存在小电容里。这么一来,整套系统比铃木之前的方案轻了七成,骑起来根本感觉不到额外负担。
你可能会问,48V电压有啥特别?汽车摩托车常用的都是12V系统,力气太小,带不动涡轮这么个大家伙。雅马哈这套高压系统,能让涡轮在0.5秒内就达到工作转速,基本上你拧油门的动力就来了,迟滞?不存在的。
他们还特别优化了线路布局,让发电机、控制单元和涡轮电机之间的电线尽可能短。别小看这点,能减少15%的能量损耗,相当于让每一滴油都用在刀刃上。
实际效果怎么样?在847cc的三缸发动机上测试,动力达到180马力的时候,排放还比原来少了三成。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也降了不少,这下性能和环保总算不打架了。
其实汽车上早就有类似的技术,比如奔驰AMG用的盖瑞特E-Turbo系统,也是靠电机辅助涡轮。但摩托车空间小得多,雅马哈能把这套东西塞进去,确实有两把刷子。
过去,涡轮摩托车总逃不过三个死结。是空间,中冷器加一堆管路,把车身塞得满满当当。铃木2015年那个概念车就是因为这个黄了。雅马哈怎么解决?他们干脆取消了中冷器,把电机和涡轮做成一个整体,体积比铃木当年的方案小了四成,随便塞在发动机旁边就行。
然后是迟滞问题。摩托车比汽车轻得多,转速也高,一点点迟滞都感觉特别明显,大概是汽车的三倍。雅马哈的电机能在转速5000转以下全程帮忙,不管你慢慢骑还是猛加速,动力都顺顺当当。
最后是成本和可靠性。八十年代那些涡轮摩托车,故障率比普通车高三成,修起来还贵一倍,谁受得了?雅马哈聪明就聪明在做减法,不用复杂的混动系统,零件少了,毛病自然就少了,成本也降下来了。
现在市面上的增压技术,大概有三种。川崎H2的机械增压,动力线性,没迟滞,但太重了,比普通车重18%,只能装在大排量车型上。本田的电动压缩机,虽然反应快,但得带个大电池,重量问题还是没解决。
这么一比,雅马哈的E-Turbo就显出优势了:动力提升50%-70%,没迟滞,重量增加不到10%,还特别适合500-900cc的中排量车型。对大多数骑士来说,这可能是目前最均衡的选择。
那未来会怎么样?估计2025到2030年,雅马哈会先把这套技术用在MT-09、R9这些车型上,慢慢普及开来。说不定还会尝试加个稍大的电容,搞点弱混动的功能。
到2030年之后,可能会掀起一波排量小型化的潮流。就像奔驰C63从大排量V8变成小排量混动一样,以后900cc的摩托车可能就有现在公升车的性能了。特别是欧洲要实行欧七排放标准,E-Turbo这种又有力又干净的技术,可能会成为燃油车的救命稻草。
但长远来看,等到电池技术有了大突破,电动车可能真的会全面取代燃油车。到那时候,E-Turbo说不定就成了燃油摩托车最后的辉煌。就像上世纪三十年代宝马的机械增压赛车被禁赛一样,环保法规可能会终结所有燃油性能车的时代。
说到底,雅马哈这套技术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用电气化的手段,给燃油发动机续了命。骑士们想要的不只是快,更是那种拧油门就有、伴随引擎咆哮的推背感。这种感觉,电动车现在还真给不了。
不知道等本田、川崎都跟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正在见证燃油摩托车最后的狂欢?你觉得这种新技术,能让燃油车多撑几年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