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必买车,否则多交一万五!” 网易汽车频道的标题正挑起焦虑,但翻完知乎 “2026 购置税新政深度解读” 热帖你会发现:看似吃亏的选择,或许藏着真优惠。根据三部门公告,2026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从全额免征转为减半征收,最高减税额 1.5 万元,但冷静分析市场逻辑,明年出手未必是亏。
先算笔明账:购置税成本确实会增加。以 30 万的理想 L7 为例,今年买能省 2.65 万购置税,明年则只能省 1.32 万,差额超 1.3 万。但车企早已备好 “对冲方案”—— 小米、理想等品牌推出的 “跨年补贴” 明确:年底锁单明年交付的用户,差额由厂家补齐。更关键的是终端优惠,北京某 4S 店销售透露:“现在汉 EV 只让 1.2 万,明年初冲量大概率给到 2 万 +。”
政策门槛提升正倒逼车型升级。新规要求插混车纯电续航不低于 100 公里,这意味着今年清仓的老款插混车(部分续航仅 80 公里)虽便宜,却可能面临保值率跳水风险。而明年上市的阿维塔 07 Pro+、小米 YU7 等新车,不仅续航达标,还标配 800V 高压平台,充电速度比现款快一倍。正如知乎高赞观点:“多花的税费,其实是买了更先进的技术。”
车市价格战明年只会更激烈。2025 年上半年超 20 款新车密集上市,中高端车型价格已下探至 20 万内。比亚迪方程豹钛 3 13.98 万的起售价,已撕开中端市场缺口。业内预测,随着电池成本回落,明年主流新能源车终端价可能再降 5%-8%,足以覆盖购置税增加的成本。反观年底,部分经销商借着 “政策末班车” 噱头收紧优惠,反而不如明年选择更多。
给消费者的核心建议:若买代步小车,可趁年底抄底清仓燃油车(如宝马 3 系直降 8 万);若选新能源车,优先等明年新款 —— 不仅能避开老款库存,还能享受技术升级。毕竟汽车是用几年的大件,与其抢短期政策红利,不如等产品力与价格的最佳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