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5年5倍增长,海外再造一个台铃。”这是台铃集团副总裁兼海外事业部总裁陈迎升,在2023年12月8日的“廿年同心长续航”台铃二十周年盛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向全球核心合作伙伴及用户发出的豪迈宣言。在此之前,台铃集团已制定了2023年10月的重大战略计划——全面推进海外市场扩张。今年8月12日,台铃全球第十个智能制造基地——越南基地,在越南兴安省隆重投产。该基地占地广阔,年设计产能高达35万辆。随着首批“越南制造”台铃长续航电动车的成功量产下线,台铃正式立足越南,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地区,全面开启其海外业务的新篇章。
涉足海外市场对台铃而言并非新事。自2010年起,台铃便已开始探索国际市场,经过14年的全球贸易积累,不仅拥有了丰富的外贸经验,还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海外销售渠道、稳固的客户群体以及深厚的产品底蕴。在两轮电动车的全球出海热潮中,台铃凭借其坚实的基础和先见之明,占据了显著的优势地位。
当下,全球绿色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两轮电动车市场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台铃集团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出海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单打独斗逐渐转变为抱团合力。台铃集团选择与华为云携手合作,共同开启中国两轮智能电动车的全球化新篇章。
东南亚的菲律宾,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摩托车是当地人日常出行的首选,因此摩托车在菲律宾机动车市场中的份额一度超过了20.7%。然而,随着摩托车等机动车的大量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菲律宾政府在2016年做出了重要承诺:以2020年为基准年,至2030年强制减少70%的碳排放。
在这一承诺的推动下,菲律宾政府积极推动国内清洁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发展。台铃集团,作为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的佼佼者,自2019年起便携手联合国环境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电动出行项目。这不仅展现了台铃集团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决心和贡献,更树立了台铃品牌乃至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国际形象。为表彰台铃集团在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交通事业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菲律宾邮政于2019年11月特别发行了台铃集团纪念邮票。
实际上,这一进程也反映了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国两轮摩托车市场的深刻变革。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多个国家已经签署了燃油车退市协议,油转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各国政府通过补贴政策、充电站建设等方式,正积极推动两轮电动车的发展。
回顾历史,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涉足海外市场,但当时主要以产品出口为主,品牌出海尚属少数。然而,随着中国两轮电动车在市场、技术、品牌方面的成熟度不断提升,以及海外对两轮电动车产品的旺盛需求,全球两轮电动车行业在未来5-10年内有望迎来高速发展。因此,当前时期无疑是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出海的最佳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企业出海不仅意味着产品的出口,更意味着向全球推广中国的低碳出行解决方案。以泰国为例,在泰国国家电力局推动当地摩托车油转电的转型过程中,台铃集团捐赠了一批性能卓越、续航持久、外观时尚的电动摩托车,并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泰国消费者更好地接受电动摩托车,更推动了摩托车油转电的进程。
但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在面临海外市场的巨大机遇时,也遭遇了诸多挑战。目前,海外两轮电动车市场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面临与摩托车的品类竞争,甚至尚未形成电动车品牌间的竞争格局。因此,对于出海的两轮电动车企业而言,他们需要解决如何在品质、价格、品牌和售后保障等方面实现本地化,如何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质量标准和认证要求,以及如何应对各国贸易政策和法律风险的变动。
台铃集团,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业,不仅见证了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更亲身经历了行业供应链、生产技术和研发体系的不断完善。然而,以往台铃主要采用OEM模式进行出海,过度依赖单一品牌商或贸易代理商,这限制了其品牌力和渠道影响力的形成。同时,生产制造的本土化程度不足,整车出口方式也使得产品常常面临海关政策和交期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电动出行市场在2019年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出海步伐愈发坚定,一些新的变化也逐渐显现。企业开始从单纯的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积极自建渠道和品牌。本土化制造的投资也在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此外,产业链的集体出海也成为一种新趋势,大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开拓新市场。
这些变化和趋势为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创新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这为中国电动车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台铃集团也意识到,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与以往仅仅出口产品不同,现今的出海策略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同时注重本地化的实施,并秉持长期主义的坚定立场。基于这一认识,台铃集团制定了未来3-5年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打造TAILG品牌。为此,他们将坚定地推进从OEM(代工生产)到OBM(自有品牌生产)的转型,并为此进行战略投资。台铃的中长期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五倍的增长,从而再造一个台铃。而他们的长期愿景,则是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全球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领先品牌。
台铃出海的底气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台铃对行业有着深刻的认知,通过战略性的系统化布局和多年的外贸经验积累,为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台铃在出海过程中,围绕用户、产品、制造、营销和品牌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化布局。这包括产品研发的全球化,制造和供应链的全球化,以及营销和服务的全球化。
在研发方面,台铃得到了来自意大利色彩研究中心、欧洲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和上海设计中心的专业支撑。面对全球低碳出行和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台铃成立了全球低碳出行研究院,并与华为在2022年8月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动车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以及跨境出海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以推动中国电动车智能化的发展。
台铃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在2022年5月,华为云跨境业务团队与东莞台铃车业代表在东莞市高新技术产品展销中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就台铃车业品牌数字化出海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展开了讨论。面对台铃各部门对产品进、销、存及各海外仓网点数据动态的实时掌握需求,华为云供应链系统服务商技术负责人详细分析了相关跨境品牌出海案例,并深度讲解了台铃车业在快速扩充海外市场过程中在供应链系统上可能面临的问题。他强调,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场交流对台铃而言犹如一场及时雨,使其深刻意识到数字化对企业发展和品牌推广的巨大推动作用。自此,台铃与华为云的合作迅速展开。除了在数字化转型和跨境出海等业务方面的合作外,双方的合作还深入到了产品层面。例如,2023年台铃与华为共同开发了一款搭载鸿蒙系统的电动车。这款车型不仅具备准确预测续航里程、智能车检和一键寻车等实用功能,还支持华为智慧生活App的一键启动和鸿蒙系统的靠近解锁功能,极大提升了骑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制造全球化方面,台铃已在全球布局了10大制造基地。除了在国内设立智能制造中心外,还在越南和印尼建立了本土化制造工厂。据悉,台铃的越南工厂计划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此外,为了应对国际化市场对产品品质的高标准要求,台铃在东莞基地打造了高端数字化工厂。该工厂引入了先进的AGV生产线和CKD自动包装线,实现了生产全方位可视化和制造全过程可追溯的目标,为打造智慧新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厂建设分三期推进,首期着重打造柔性AGV生产线和实时监控系统,确保全工位品质追溯。预计今年6月启动第二期信息化升级,借助华为云数字技术,构建高端智能工厂。到2025年,将进入第三期建设,实现仓储、物料配送与产线数据互通,通过大数据智慧决策优化排产。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台铃与华为云携手,为外贸业务特别是跨境电商打造了一套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控库存变化,实现全自动化进出货管理,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可视化程度。
此外,台铃在供应链、营销和服务方面均实现了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在全球设立7大运营中心,覆盖亚洲、欧洲、北美等多个重要区域。通过与华为云的深度合作,台铃不仅提升了数字化能力,更实现了高质量出海,为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下,随着品牌出海潮流的兴起,众多国内链主制造企业已积累起强大的生产能力并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生态,进而开始追求品牌建设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全球新兴市场正经历着经济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变革,对品牌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两轮电动车行业,台铃海外事业部总裁孙木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中国的两轮车电动企业已有十余年的海外业务历史,但真正实现品牌出海的却寥寥无几。如今,随着市场、技术及品牌方面的成熟度不断提高,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正迎来从代工走向品牌全球化、实现价值链跃升的重要机遇。
然而,在全新市场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应对国内外的市场差异和产业生态的不同,还要克服在企业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挑战。台铃在出海过程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典范。通过与华为的深度战略合作,台铃不仅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还通过产品智能化等创新手段,成功将中国的电动车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同时,华为云的创新技术实力和品牌建设经验也为台铃的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台铃与华为云的合作,旨在强化台铃的数字化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其在营销、生产及售后各环节的效率与品质。孙木钗总裁在采访中强调,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行业的必然趋势,而台铃正积极寻求与华为云这样的行业佼佼者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华为云的全球生态资源和品牌营销经验,台铃有望更快地适应国际市场,实现稳健的品牌成长。华为云在海外积累的品牌成长方法和营销策略,也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助力它们在海外市场上迅速适应并构建起自己的品牌成长计划。展望未来,华为云将依托其深厚的全球化经验、本地化能力以及独特的品牌营销方法论,继续助力更多中国出海企业实现更加稳健的全球化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