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驾照,咋就这么难了?
驾照不只是一本小证件,它更像是一张通行票,一种全新的体验,每次摸着方向盘,总觉得自己好像掌控了整个世界。但如今,对不少人来说,这种体验已经变成了“噩梦”。纵然驾校里的课程越来越多,但居然有一半的学员理论考试没过关,三分之一的人路考也栽了。咋整的?学员们变笨了?还是考驾照真的变复杂了?
不急,咱先说说这个事背后的门道吧。
喝杯咖啡聊聊驾校那些事儿
前两天,我刷TikTok的时候,偶然间刷到了一个叫Christoph Flittner的教练,他在网上特火,号称“驾校先生”。他每天都在TikTok上分享开车的小技巧,还写了一本书,叫《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便宜?》。他讲的事挺耐琢磨,比如他说,“其实吧,现在想考驾照,不仅费劲,还得费不少钱呢”。随便拉个数据出来,现在考个驾照得花3500欧元,有时候还得额外再加1000欧元,甭提了,肉疼。
为了让大家不那么累,也不花那么多钱,交通部长Patrick Schnieder提了几个建议:比如让学员用手机App学理论课,减少特殊驾驶课程,增加模拟器训练。听起来挺实用不是吗?
但Christoph Flittner,作为一个实战派教练,却有话要说。他说“这事儿得分情况看”。他接着解释,有些学员呢,坐在教室能认真听课,但回到家就开始摸鱼,这时手机App教学简直是“自杀式学习法”。而另一些学员吧,人家习惯在家死磕,自己学得挺扎实,可还有些疑惑需要教练随时解答。这教什么、怎么教,不能光靠政策拍脑袋,得看人的实际情况。不然考试还是过不去,最后花的钱可能更多,难受的还是学员。
路考硬是"劝退”?到底难在哪儿?
路考成了不少人这辈子最难迈的一个坎。你说,问题出在哪儿?很多人会想该不会是停车搞不定吧。但Christoph干脆利落地反驳,“其实吧,停车那事儿反而是最次的”,真正的症结是:学员们的交通观察能力不达标。说白了就是转头看不够,后视镜也不爱瞧,这些事儿基础又重要,但偏偏很多学员没练够。
而且心理这关也难过。Christoph感慨,很多人在考试时会紧张得不行,有些是急着想尽快通过,压根没准备好;还有些人天生慢性子,连父母都不放心,天天念他们耳朵边:“慢点开!别急啊!”那种压力吧,就跟在耳边敲钟似的,搞得他们更加不敢大胆开车。
说个题外话吧,他还提到,现在的驾驶考试里,强制要求学员得掌握众多车辆的辅助系统。从自动泊车到各种传感器,这玩意儿听起来挺好玩,但真上手也复杂。他得在考前详细教学员如何使用这些新技术,不然他们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事可不是老一辈开老破车的时候了,那会儿大多只需要挂个档、打个方向盘简单搞定。
理论课难是咋回事?
那咱接着聊理论课,Christoph的观点挺有意思:“这考试的题库吧,简直越来越像怪物”。原本只有几百道基础题,现在光是环境问题就加了一堆。什么电动车啦,还有啥大麻合法化后的交通法规,这些都写进了题里,瞧着超级环保,超级时髦,是吧?可问题就来了,一提到删减,那些原本重要又实用的题也可能被一刀砍掉,这就是个无底洞,删着删着就不知道删到了哪儿,而且就当前局势来看吧,好像也没啥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至于未来,Christoph倒是乐观。他说,“等下回老了,我可以自豪点儿说,我教过一万人开车”。他坚信,自己教出来的学员安全指数绝对高,撞车率一定低,甚至还特别乐于在TikTok上分享自己的趣事。哪怕骂的人多,他也乐得自在,毕竟这些事儿小时候想到长大能做的职业,甭管多难,干着舒坦不就完了嘛。
怎么办才好?
听了他这么多感慨,绕了半天,问题最后还是得落回一个重点——学习模式。这事儿其实不是学员变笨了,而是这考试现在太复杂,方法吧可能还得换换。啥手机App教学,啥模拟器啥简化问卷,听着美好,但对有些人来说还真是抓瞎。或许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能让更多人对这通向驾驶位的路少费点周折。
这不禁让人反思,学驾照到底该考啥,怎么考。是考基础扎实,还是盲目求新鲜?理论题的怪物谁该打碎,培训费的斜线上限又在哪?
不管结果咋样,这个话题可不是一场考试能解决的事,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