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

文章由功夫鱼撰写

前 言

到了2025年10月18日,这天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电脑屏幕突然弹出“权限已关闭”的提示,不少人开始反复刷新页面,有些人紧张得赶紧找IT部门求援,直到这个消息在公司内部传了开来。结果,荷兰总部当天晚上就迅速采取行动,把中国区所有员工的系统账号权限全部切断了,连查看基础生产数据的权限都没有了。

没人料到这场看似普通的“系统出错”,会在两天不到的时间里变成中荷半导体行业的正面较量,甚至让欧洲的汽车大厂们都变得忐忑不安。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得知道,安世半导体掌握的可是整个全球汽车行业的“命根子”。每辆新能源车得用上50颗以上的芯片,欧洲车企采购的60%分立器件也都靠它供货。这次荷兰总部那波“下黑手”不但没占到便宜,反倒把自己和欧洲整个汽车产业链都推入了泥潭。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7天闪电夺权

其实在权限被切断之前,荷兰那边早就开始动手了。九月底的时候,安世中国区的管理层还在和总部商量着四季度的生产安排,没想到荷兰政府突然出手,拿出一纸“潜在风险”的禁令,直接把中方的创始人张学政给挡在了公司门外。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更搞笑的是,10月1日刚发出的禁令,第二天就安排了个比利时的独立董事进来,还特别赋予了“一票否决权”,意思是中国区想调整一条生产线啥的,得先经过这位外来的董事同意。

懂欧洲商业规矩的都清楚,这种关系到跨国企业掌控权的事情,正常来讲至少得花上两三个月时间,光是收集证据就得耗费一个月左右,可荷兰这次从发难到把中方架空,连个像样的风险评估报告都没看到,居然只用了7天就搞定了。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一看就知道肯定有猫腻啦,果然后来消息传出来,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早在6月就偷偷跑到海牙,和荷兰高层关门会了会,重点就是一句话:非得换掉安世的中国CEO,不然你们别想好过。

为啥荷兰会这么听美国的话,实际上还是“软肋”不少。你看,一方面荷兰在北约体系里得仰仗美国维护安全局面,否则自己真没底气;另一方面,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都得靠美国市场,一旦得罪了美国,自己农场主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啦。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虽然他们想了不少办法,可还是没料到,安世半导体早就不再是以前那个依赖总部的小公司了。在中国,除了上海、深圳、重庆这三块大本营外,70%的产能都在咱们国家里头。至于荷兰那边的总部,基本上就只剩个空壳的研发中心罢了,真正的核心产能都在国内。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公开信硬刚

遇到荷兰总部的不断施压,安世中国这边可没打算认输,10月19日发出一封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里面满满都是豪气十足的语气。

信里讲了三件事,第一,安世半导体就是纯正的中国企业,所有在国内的业务运营都严格遵守中国法律。第二,员工有权拒绝任何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的指示,哪怕是总部发来的邮件也不例外。第三,大家的工资和福利都由中国境内的机构发放,和荷兰总部毫无关系,大家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更牛的是,安世中国不仅嘴上挺得住,行动上也早已有准备,就在荷兰总部把海外权限切断的时候,咱们中国区已经主动断开了部分和海外系统的连接,算是为自己搭了道“数字防火墙”。

这招可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早在《数据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落地之后,安世中国就开始整理核心数据,把生产计划、工艺配方这些重要资料全都存到国内的服务器里,怕有一天总部突然“变脸”。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有员工透露,现在中国区的生产根本没受到啥影响,上海那12英寸晶圆厂依旧满载工作,每个月能搞出3万片晶圆,专门供应车规级MOSFET-type产品,东莞的封测基地更是世界最大的小信号零件制造基地,每天能处理上百万颗芯片。

反过来看荷兰总部,虽然都算是接管了研发中心,可没有中国区的产能支撑,那些技术图纸根本不能变成成品,只能对着空荡荡的生产线焦急不已。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欧洲车企急眼

荷兰总部那边的“任性”行为,最先受影响的就是欧洲的汽车巨头们。到了十月中旬,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就发出了警示:要是安世的芯片供应出现问题,欧洲的车企到十一月底就得开始减产。据估算,可能会少生产80万辆左右,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20亿欧元。

这可不是点儿小数目呀,要知道,欧洲的车企今年在新能源转型上本来就挺吃紧的,再加上“缺芯潮”一来,真是雪上加霜,压力山大。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大众集团的CEO赶紧飞到海牙,亲自找到荷兰首相吕特面谈,直说如果再拖下去,他们的新能源工厂就得停工了。与此同时,宝马和奔驰的高管们也不闲着,经常打电话给荷兰经济事务部,语气从最初的“协商”变成了后来的“拜托”。

平时那帮汽车巨头可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可现在却连点话语权都没有,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太依赖安世的供应链。每辆新车至少得用掉20颗安世芯片,有些高端的车型甚至需要用到60颗,库存最多撑个三周也就耗光了,根本扛不住啊。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荷兰政府现在也陷入了两难境地,经济事务部长原本打算把责任推给商会,说这就是民间组织的建议,结果在议会面前一说就被质问得哑口无言,没有政府的支持,哪个民间组织能动法院,还能推出这么强硬的禁令呢?

更让人尴尬的是荷兰本土的民众也不怎么买账,无数人在网上发声吐槽,指责政府“变成了美国的棋子”,把本来挺不错的企业搞得一团糟,结果荷兰的投资环境也跟着受影响,好几家中资科技企业都暂停了和荷兰公司的合作谈判。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中国反制

10月4日,商务部把安世半导体列入了出口管制名单,不只是成品芯片和分立零部件不能出口,连工艺配方、设计布局这些“生产用资源”也不允许随意提供给海外客户。这一招直击欧洲汽车产业链的要害,没有这些关键资源,即使荷兰总部拿到生产线,也造不出合格的芯片。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更让欧洲头疼的是,中国不仅控制了芯片出口,还把稀土加了限制。大家都知道,稀土可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没有它,再先进的光刻机也帮不上忙。作为全球最大稀土供应国,这次管控简直是给欧洲半导体产业加了一层“保底”,真是双重打击啊。

一些行业专家算过账说,要是欧洲想自己搞稀土供应链,起码得花上五年时间,还得投上百亿欧元的钱,可人家都说了,库存芯片撑不了三周,根本等不了那么久,真是扯蛋。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这件事也让不少人明白了一个现实,现在的全球产业链早已不是“掌握技术的就能说了算”了。虽然欧洲有像ASML这样的光刻机巨头,但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的份额也就占了全球的10%左右。至于成熟芯片的产能,更是几乎一片空白。

中国凭借价格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早就成了全球车规级成熟芯片的主要供货商。荷兰总部想靠限制权限、换个CEO来争夺控制权,简直是打错了算盘。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规则重塑

安世中国这次奋起直追,不只是让自己占了便宜,还给所有在华的跨国企业敲了个警钟。在中国搞生意,得遵守中国的规矩。过去总有人觉得,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就得听总部的指挥,可安世的案例告诉大家,当总部要求和中国法律发生冲突时,法律才是最重要的准绳。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目前,许多在中国的半导体公司都纷纷行动起来了。有的在升级本土服务器,把重要数据全部国产化,有的在梳理供应链,减少对海外总部的依赖,还有的专门成立了合规部门,生怕哪天遇上类似的麻烦。毕竟,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像荷兰总部那样,想要“夺权”,结果倒把自己逼到左右为难的地步,还拖累了整个产业链。

这次危机对欧洲汽车企业来说算是个难得的教训,依赖单一供应商太冒险,一旦碰上地缘政治风云变幻,整个体系就会变得脆弱。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跟中国的芯片公司打招呼,打算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中国,虽然成本高点儿,但比停产要划算得多。毕竟,市场是不等人的,要是因为缺芯片,把中国这个最大的新能车市场丢掉了,那损失绝对不止几百亿欧元能弥补的。

断绝权限,安世中国反击拒绝荷兰总部命令,欧洲汽车企业焦虑-有驾

结语

目前,安世中国的生产线还在正常运转,欧洲车企的求情也还在进行中。荷兰政府则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不想得罪美国,撤掉禁令;另一边是不希望欧洲汽车产业因此受到沉重打击。这个角力,归结来说,还是产业链的硬实力比拼。中国方面有成熟的产能、庞大的市场以及法律上的保障,完全不用怕。而荷兰和欧洲车企如果还抱着过去那套思维,不及时转变,恐怕只能在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中逐步丢掉话语权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