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惊心!山东邹城一新车倒车时“弹射起步”,横穿马路与对向车迎头相撞

这个事儿一出来,说实话,真是让人后背发凉。

你想想,山东邹城那边,一个新买的车,连正式牌都没上,主人才刚从饭店吃完饭出来,结果一脚下去,车不是往前走,是倒着冲,直接把路都横穿了。

最后还是撞停在停车场,要不是那附近有棵树,还有人赶紧躲了一下,真不敢想后果。

咱们经常会说,新手司机容易慌,说白了,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司机没开明白。

画面惊心!山东邹城一新车倒车时“弹射起步”,横穿马路与对向车迎头相撞-有驾

可实际上呢,这事儿背后的安全漏洞,才是真正让人心惊的地方。

先说说现在的新能源车,谁家买车不图个省心省油,动力强?

可有点人就没意识到,这动力强也得有个度,尤其是倒车。

咱们以前开的老轿车,倒个车得慢慢来,油门一踩,它也是慢慢往后溜。

现在的新能源车,哪还给你慢慢来的机会?

一脚下去,车就跟蹿出去了似的。

更要命的是,有些车连个防误踩的设计都没有,这不是坑人吗?

你倒车的时候,稍微紧张或者脚下一滑,没准就成了这次事故的主角。

说到底,这种事不光是司机的问题,更是咱们管理制度的漏洞。

你想啊,现在买了新车,临时牌照贴上,谁管你有没有驾照?

有的地方办临时牌照,就是一张发票,随便贴,根本没人查,路上见多了。

很多人以为,反正只是挪个车,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一不小心,麻烦就来了。

挪车也是开车,出了事照样得负责任。

可为什么会让这些新手、甚至可能连证都没有的人,随随便便就把车开上大街,这不是把风险都甩给了普通路人吗?

有时候你在路上,看见那些送外卖的小哥,或者早晚出来遛弯的大爷大妈,就在马路边上走,有的还要穿马路。

可是马路边上就是停车场,车一多,乱停乱放的,谁知道哪辆车会突然蹿出来?

你说,万一真把人撞了,谁负责?

司机肯定有责任,车主也跑不了,可是制度漏洞就没人管了吗?

要是能把这些新车先拉到封闭场地练一圈,摸熟了再上路,哪能三天两头出事故?

国外有的地方,买新车的时候,必须要在场地里转转,签个什么安全协议。

其实不就是让你先熟悉一下车的性能嘛,防止刚拿到车,啥都不懂就上路惹祸。

我们这边,卖车的急着交车,买车的恨不得马上开出去显摆,谁管这些?

再加上有些地方临时牌照特别好办,连基本的驾照核查都没有,这样一来,事故概率不就高了吗?

画面惊心!山东邹城一新车倒车时“弹射起步”,横穿马路与对向车迎头相撞-有驾

还有一点,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跟传统油车差别很大。

老油车你油门踩深点,它要反应一下,还会“哼哼唧唧”地给你预个警。

新能源车不一样,电门一踩就“嗖”地一下,初次接触的人真的容易措手不及。

有些新能源车上,连倒车限速都没,防误操作的设计很差,厂家就为了追求动力体验,根本不考虑新手和安全。

想想看,车本身设计都有问题,再加上新手没经验,临牌又不查证,这三板斧一凑齐,哪有不出事的道理?

再说说安全教育这一块。

咱们很多人上了驾校,一开始还挺认真,等到拿了本,开车技巧就全丢脑后了。

现在有了车,尤其是新能源车,车主自己都没弄明白动力性能,直接上路,出了事大多都是“误操作”。

其实这哪是误操作啊,根本就是没做好安全准备。

你要说这都怪车主,那也不公道,毕竟是合规买的车,合法办的牌,按说只要有驾照就能开,可是这些实打实的漏洞,谁来补上?

有人说,咱们这头的交规已经挺严了,可现实里,临时牌照根本没人管,谁都能开,那还要驾照干嘛?

上路的都是新手,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事。

我们社区里就有个阿姨,儿子刚买了新车,她连自动挡都没玩明白,结果车子一溜烟地倒进了花坛。

还好那天没什么人,要不都不知道怎么收场。

这种事儿,可不是个例,差一点就出事的情况,在各地都不少。

这个倒车误踩油门的事,其实核心就是几个问题。

第一,新能源车动力太猛,防误操作设计不到位;第二,临时牌照随便发放,缺乏对驾驶人资质的审核;第三,人行道紧挨着停车区,路人安全没保障;第四,新手上路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过渡。

这几个问题,每一个拎出来都能出大事。

别看现在只是吓出一身冷汗,哪天要是出点人命,那可真是追悔莫及。

其实说到底,解决这些问题也不难。

先把临时牌照的发放门槛抬高,没驾照就不能开,哪怕是挪车也不行。

然后,新车主得在封闭场地练习倒车等操作,通过了才能拿牌照上路。

厂家那边也得跟进,倒车必须有防误踩保护,比如速度限制、报警提示,甚至可以考虑脚离开油门就自动刹车。

画面惊心!山东邹城一新车倒车时“弹射起步”,横穿马路与对向车迎头相撞-有驾

还有,城市里的停车区和人行道得隔开,加点护栏或者绿化带,别让行人和车子混在一块儿,这样一出事,路人也能多点安全保障。

再有,新能源车卖车时,销售和厂家更应该给新手培训。

别光想着卖车挣钱,忽视车主的安全意识。

尤其是年纪大的,没怎么摸过电车的,手脚不熟,风险太大了。

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买了新车,不会用,出门就是摸索,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其实大家对交通安全的认识,过去几年提高了不少,酒驾、醉驾这些基本没人敢了,现在该打的补丁,是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风险。

比如新能源汽车,这两年发展太快,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标准还没跟上,必须抓紧完善,不能等出了大事才来补救。

你要是常看新闻,肯定发现,类似的事故这两年多了去了,有的是倒车冲进餐馆,有的是开进河里,根本原因就是人和车都没准备好。

说到底,制度不能永远让老百姓来承担风险。

你看国外人家怎么做,新车上线前各种检测、培训、签协议,就为了让车主对车有个完整的了解。

我们不能一味图省事,忽略安全。

该练的车,得练;该学的知识,得学;该加的防护,得加。

厂家也别只想着把车卖出去,车做得漂亮、跑得快,还得考虑安全,特别是倒车、起步这些最容易出事的环节。

咱们也不能光等着政策落实,其实每个司机都该有点自觉。

新车到手,别着急跑远路,先在院子里多练练,摸熟了才敢上主路。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想开车的,千万别让他们自己摸索。

临时牌照不是护身符,车上路就是生命责任,不管有没有证,真出了事,后果都很严重。

再提醒一句,咱们路边散步、遛娃的,自己也得多长个心眼。

现在车子多,尤其是新能源车,速度快、声音小,真出事反应不过来。

以后主干道边上停车区,能离远点就离远点,能走人行道就别走车边。

说白了,谁都不想成下一个新闻里的主角,自己能注意点也算多一层保护。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今天是别人家的新车倒车冲出去,明天要是咱们身边出事,可就晚了。

新手不是借口,制度必须补漏,安全不是喊口号,得落实到每个细节。

厂家、车主、管理部门都得上心,别等出人命才后悔。

咱们每个人,都是这条路上的一员,谁都不想让家人、邻居、朋友,哪天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成为惨剧的牺牲品。

这种事,咱们再也承受不起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