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车市热闹,真有种钱包瑟瑟发抖的感觉。本周十多款新车齐发,价格从几万到三十多万都有,覆盖家用SUV、轿车,还有不少新能源车型。刚听销售说:这波新车,基本把咱们消费者的各种需求都罩住了。我心想,这话没毛病,但准备买车的人站在选择前面,估计得头都大了。
说个小插曲,车展的时候一朋友盯着方程豹钛7问:135公里续航够用吗?我说:短途代步够,市区通勤没问题,长途感觉就得等190那版本了。他直接回应:哎,那长续航版本要换电池贵不?我顿时卡壳,这事儿还真有点尴尬,电池成本这块,我得再查查。毕竟,比亚迪这混动和纯电,供应链搞得就像家里做饭,买菜讲究,基础材料涨价影响肯定大。
看来,新能源车的续航版本真是个多选题。方程豹钛7三种纯电续航,135、190、200公里,估算市场表现如何,样本少,得等反馈。但拿它和新一代智己LS6比,后者的增程版纯电续航高达450公里,综合续航更是超过1500公里,价格也比钛7高不少,这两款车用车体验肯定差挺多。智己的续航给人感觉实打实,多跑远程没那么焦虑,而钛7更像城市通勤利器,实战运用大不一样。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那些事儿。打个比方,研发一款新车就像做一道复杂的家常菜,材料得新鲜,火候得对。新能源车多种续航版本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不同食客的胃口。但背后供应商波动,零部件抢货,都会影响交货时间和成本。妈呀,上周跟一个修理工聊了半个小时,他感慨:现在好多配件供不上,修车效率直接打折。
额,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写着领克10 EM-P和极狐T1对比,前者更注重性能电驱,后者偏重内饰科技体验,这两款车价格区间都在20万左右,实际开起来感觉差异蛮大。领克10操作起来更顺手一些,极狐T1内饰则像是带进了未来感强烈的科幻舱,不过买家得自己考虑哪个更适合自己脾气。
说到这里,我忽然有个疑问:那些价位相近的新车,销量高低背后,到底是品牌影响力大,还是实用性能吸引人?你怎么看?
再举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样本少,别太当真):这波新车密集上市,是车企和供应链都不确定后续政策和市场走势,才选择这波集中冲刺,怕错过今年金九银十的销售黄金期。毕竟一旦政策变动,库存压力就大了。
接下来再说下周要上市的5款重磅车型,比如华为鸿蒙智行的享界S9T,听说纯电版续航能跑801公里,增程版超过1300公里,价格在32.8万元起。销售那人说:这个车最大的卖点就是智能驾驶辅助,HUAWEI ADS 4.0系统最新版本,开起来像带了个无人驾驶助手。我心里想,智能驾驶越来越高级,但真到用上它,消费者的接受度和使用惯还真不一样。有朋友自嘲:智能辅助开多了,我都怕自己开车技术退步。
相比之下,上汽奥迪E5 Sportback凸显高性能,零百加速3.4秒,急加速体验直追跑车,价格预售23.59万元起,这价格在同级电动车中算是挺跳跃的。究竟加速买不买账,这得看买家的心理承受范围。上汽荣威M7 DMH的性价比就特别硬核,9.78万元起,160公里纯电续航,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主打家用市场,很适合预算有限但又想尝试插混的用户。它跟腾势N9 DM就像是同桌吃饭,一个注重省钱,一个讲究感受,消费取向直接反映在配置和定价里。
我又想问问大家,你们买车时更看重什么?续航长还是智能化?性能爽还是价格香?
还有点没说完(这段先按下不表),就是广汽传祺和华为合作的向往S9。它搭载的乾崑ADS 4.0智驾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听上去技术感爆棚,但实际落地体验怎么样?销售不太敢保证,怕预期过高,体验落差,我怀疑这种智能系统稳定性在复杂路况下表现还得人自己适应和摸索。
临场算笔账:想象一下,买辆智己LS6增程版,售价中位数23万左右,假设年油电混合成本折合下来每公里0.5元(体感+估算),一年跑2万公里,油电花费1万块。要是纯燃油车同级,油耗10L/100km,7元左右,一年油费要1.4万起,这差价拉开了点优势。但买车时考虑的税费、保险、维护,又得扣除,刚才那个买车送保险的事,真是挺吸引人的。
说实话,现在想算个准确数字挺麻烦,光车型、版本就繁多,实际远没有那么简单。
顺便问问,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新能源车层出不穷,信息多到炸脑袋,挑车反倒成了技术活?我自个儿看着看着都想放弃直接买个靠谱的老牌子了,毕竟后续维修、保养靠谱也挺重要。
你有没有过这种纠结?到底买新技术还是保守实用?买车其实就是跟车企赌个未来吧,但这个赌桌上输赢,有点像买,还得靠点运气。
话说回来,本周选车的朋友也不少,销售说本周不到10家4S店被新车预约爆满,排队试驾得排15天以上,东西多也真难挑,感觉买车像赶集,热闹又乱。
这行情让我有点自嘲,我写了这么久汽车行业文章,对车倒挺了解,买起来却总是眼花缭乱,说不清到底哪辆能真用得舒坦。
所以,你准备好钱包了吗?或者说,准备好面对车市这股狂潮了吗?这些车确实亮眼,但你会挑哪个放到自家车库,还真得琢磨琢磨。
说不定下一个买车的人就在这文里,或者你刚好蹲上了好车,准备开回家。毕竟,买车这件事,细节比品牌重要多了——那把钥匙摸上去是不是顺手,是不是有点质感,开门的时候锁声音柔不柔和,有没有一股我买对了的安全感。
怎么说,在这波新车阵容里,你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