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年度重头戏——2025全球NCAP大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这场大会聚齐了11大国际NCAP机构代表,还有国内外政府部门、主流车企、行业组织的负责人和专家,大家围着“全球汽车安全”这个核心话题,一起探讨行业新方向。
作为中国豪华新能源车企的代表,赛力斯这次不仅是大会的钻石合作伙伴,还提供了VIP指定用车,在会上亮眼登场,把自己在智能安全领域的创新成果实实在在地展示给了全球同行。
从被动防护到场景安全,赛力斯拆解新能源车安全痛点
今年全球NCAP大会的主题是“共筑零伤亡交通:安全与智能的全球协同”,正好戳中了当下汽车行业的核心问题——比如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新能源车的车身和电池安全,都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赛力斯智能安全平台总经理石荡赫在会上做了《面向场景安全的赛力斯智能安全实践》的分享,他直接点出了现在新能源车的安全难题:用户的顾虑很具体,比如电池可能出现的热失控、辅助驾驶系统(ADAS)在复杂环境下“看不清”,还容易让用户过度依赖,另外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车辆信息和隐私保护问题,都是行业得赶紧解决的事儿。
一直以来,赛力斯都抱着“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的想法,早就盯着这些新能源安全难题布局。这次大会上,他们不仅靠“智能安全体系”帮着升级全球汽车安全标准,还通过问界M9的实景安全演示,让“场景驱动安全”的理念从企业做法变成了全球同行的共识,也实现了从“跟着行业标准走”到“领着标准跑”的转变。
四大安全领域发力,赛力斯智能安全体系落地见真章
汽车安全已经走过了被动安全(1.0)、主动安全(2.0)、全维安全(3.0)三个阶段,现在正式进入智能安全(4.0)时代。赛力斯率先提出“用场景定义安全”,打造了覆盖“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领域的智能安全体系,从买车到用车的全周期都给用户兜底。
石荡赫在分享里详细拆解了这个体系:不管是从“被动挨撞了再防护”到“主动预防风险”的理念转变,还是突破了多项全球领先的安全技术,或是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流程,都给新能源安全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实际案例。
这些体系能落地,靠的是赛力斯在安全技术上的硬实力:
生命保护方面,搞出了行业首创的720°安全保护架构,还用上了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后车体,整车安全性能直接提了一个档次;
车身防护上,通过不断优化感知技术,让车辆在前向、侧向、后向的防碰撞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健康呵护上,打造了“五感健康座舱”,从呼吸、接触、视觉、听觉到抗干扰都考虑到了,还用了比国标严3倍的测试标准,控制1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行业首创的UVC+MOFs技术,消杀率能达到99.99%;
隐私守护上,搭建了“云-管-端-芯”多层防护体系,把用户和整车的数据安全护得严严实实。
这些技术不是空谈,问界多款车型的权威安全测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问界M9在2021版C-NCAP测试里,综合得分率高达93.9%,拿了历史第一,成了行业首款超五星安全车型;问界M8在2024版C-NCAP测试中也不示弱,同样拿下超五星,93.7%的综合得分率也稳居第一。这不仅说明赛力斯智能安全体系真的好用,也让它在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引领地位更稳了。
除此之外,赛力斯还搭建了一套全流程的智能安全保障体系,从研发、测试、生产制造,到质量管控、供应链、数智化和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考虑到了安全。这套体系围绕整车、场景和用户需求,把人、车、物在出行中的安全都管起来,给“智能安全体系”落地撑足了底气。
预判未来安全趋势,赛力斯联动全球推进行业升级
在分享的最后,石荡赫还提到了未来整车安全的三个发展方向:
1. 以“场景驱动”为核心,跟着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走,比如针对雨雪雾等复杂天气、零重力座椅这类特殊场景,推动全球测评体系往“场景化评估”变;
2. 推进多安全“跨域融合”,让主被动安全结合得更紧密,实现车辆和可穿戴设备联动、V2X协同交通安全,还有多模态感知智能约束系统的深度融合;
3. 发力“虚拟测评”,把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结合起来,研发更多样的生物力学假人,推进智能约束系统的虚拟开发,给未来汽车安全搭新框架。
大会期间,赛力斯首席技术官周林、智能安全平台总经理石荡赫还带着技术团队,分别和东盟新车评价规程(ASEAN-NCAP)技术负责人Yahaya Bin Ahmad、Euro NCAP秘书长Michiel van Ratingen聊了聊,重点探讨了ASEAN-NCAP和Euro NCAP的安全要求,尤其是未来汽车安全体系的搭建方向。
接下来,赛力斯会继续在智能安全技术上砸资源研发,给全球用户提供更安全、更豪华的出行体验。同时,它还会敞开合作大门,和行业伙伴一起搞技术、定标准,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往更高质量发展,帮着“零伤亡交通”的目标更快实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