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有驾

近日,众多SU7 Ultra准车主纷纷要求退车,他们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到手后却觉得官方存在虚假宣传或者表达有误。

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终于公开致歉,并迅速推出补偿方案,试图平息这场风波。然而,消费者的怒火并未就此熄灭,不少人根本不认可这一方案。

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有驾

据了解,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行动迅速,很快组建起了维权群。截至目前,参与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已经超过300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更有网友附上了一段疑似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的视频联合声明。

消费者在购车时,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才做出选择,如今出现这样的问题,让他们对小米汽车的质量把控、宣传真实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而这是否会引发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严重信任危机?

准车主联合声明:退车!

近日,SU7 Ultra深陷舆论漩涡,多名SU7 Ultra准车主集体发声,矛头直指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他们怀疑官方存在虚假宣传或者表述有误。

不少车主晒出订单截图,铁证如山。几十名车主联合录制了一段长达三分钟的视频,在视频中,他们集体声明要退车。

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有驾

车主们的不满并非毫无缘由。在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时,他们付出了高达4.2万元的费用,可官方给出的补偿方案仅仅是2万积分,按市场价值换算也就约2000元。这巨大的差距,让车主们觉得自己的权益被严重忽视,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补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30日,小米汽车通过OTA推送了1.7.0版本更新,针对SU7 Ultra推出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让原本宣传的1548马力,被限制在了900马力,想要解锁全部动力,车主必须在指定赛道(全国仅有8条指定赛道)达成官方圈速。

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有驾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大量车主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小米汽车单方面修改产品功能,在销售时根本没有告知相关限制条件,这无疑是对SU7 Ultra的马力进行了“阉割”,严重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有车主气愤地表示:“我买车就是冲着它的高性能去的,现在却被告知有这么多限制,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面对车主们的强烈抗议,5月7日,小米汽车终于做出回应。他们表示已暂停该版本的推送,并计划在4 - 8周内通过新版本解决问题。对于已经升级的用户,除了修复功能外,还将提供5000积分、洗车机及免费取送车服务。

虽然事情闹大了,但仍目前不能定论其构成消费欺诈,消费欺诈判定需满足主观故意、欺诈行为、因果关系三个条件,若构成欺诈可能涉及诈骗罪,若不构成则可能是合同违约。

当信任消散,品牌何去何从?

信任就是如此脆弱,前一秒把你碰上神坛,下一秒可能就被“扔泥巴”!

这场看似由“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缩水引发的争议,实则暴露了小米品牌深层的信任危机。当消费者对一家以“性价比”和“技术发烧”起家的企业失去信心时,其影响可能远超单一产品线,甚至动摇整个生态帝国的根基。

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有驾

小米和华为这类从数码、快消品领域跨界而来的企业,在营销能力上确实有着传统车企难以企及的优势。它们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懂得如何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一场场精心策划的发布会,一次次别出心裁的线上互动,让小米汽车在短时间内成为了汽车界的“网红”。

然而,流量这把双刃剑在带来销量攀升的同时,也让小米汽车陷入了负面舆论的漩涡。当负面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小米汽车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

SU7Ultra的“退车潮”,可能只是“信仰崩塌”的开始-有驾

在营销的狂轰滥炸下,很多压根就不适合购买小米汽车的人,也被冲昏了头脑,盲目跟风下单。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经济状况以及车辆的适用场景。更有甚者,因为宣传中营造的美好愿景和“洗脑式”的营销手段,一些没有足够购买能力的人也咬牙买了车。

在当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小米汽车凭借网络流量的东风,在汽车市场迅速打开局面,销量一路飘红,尝尽了流量带来的红利。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哪想昨日筑起高楼,今日就会被流量反噬。

同时,SU7 Ultra 的信任危机正在迅速蔓延至小米品牌的其他领域。作为以 “极致性价比” 和 “米粉文化” 起家的科技公司,小米的品牌护城河建立在用户对其 “技术普惠” 理念的认同之上。然而,当 4.2 万元选装件沦为装饰、1548 匹马力变成 “数字游戏”,用户便开始质疑:我被骗了?

至此,“被割韭菜”的阴影再度萦绕在这些准消费者的头上。而那些准备购买小米其它产品的用户也有理由猜测,小米的其它产品是否也有类似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