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坚持用干式双离合,节省成本,技术优化带来争议

干式双离合被喷了十年,大众怎么还那么“犟”地用?他们到底在想啥?是不是傻,还是另有盘算?

其实这个问题不少人都想过——明明被车主骂得狗血淋头,网上各种段子调侃,大众为啥就是不换别的变速箱?这背后到底是“装糊涂”还是“装坚强”?是不是扣扣搜搜省成本,还是铁了心和用户“较劲”?咱今天不妨扒一扒这片底盘皮,看看里面装的是真水还是真货。

先抛个问题:做车子,大众到底怕不怕被喷?如果说,一家能把“大众品质,德系工艺”挂在嘴边几十年的大厂,会分不清用户需求和商业利益,那也未免低估了他们精明的脑子。很多数据显示,干式双离合的车,吐槽一大把,可销量依然杠杠的,售后偶有投诉,却也罕见哪家独狼横尸路边。那咋回事?真是大家装着骂,实际还真买?咱得把事儿说清楚。

压根儿绕不开的第一理由,还是钱。你以为只要你省油,厂家就乐开花?别闹,省成本才是大杀器。抽根头发分析一下,其实干式双离合的内部结构,要比传统的AT变速箱和湿式双离合简单多了。零件省了好几撮,流水线装配还简单,时间短工人工资少,听着就省心又省钱。

你要是在大众工厂车间蹲上一天会发现,那些工人手底下的7速干式DSG,光零部件数量就比6AT少一大截,啥油泵、冷却油道省得干干净净。算下来,对大众全球年产几百万辆的规模来说,变速箱一省就是亿级别的利润,随随便便就来个“加一元送保险”,你根本想不到背后省出来这么多。怎么舍得丢?做生意,利润是底线,面子往后放。

可别以为只是精打细算,“省”是全部。老外也不想老被人卡脖子吧。你知道大众被AT变速箱逼得急眼那会吗?想当年,德国巨头只好去日本买爱信(注意,还得是丰田亲侄子家的公司)生产的变速箱。你说一帮自认为老大哥的德国人,干啥都得帮着人家丰田数钱,专利覆盖、层层加价,哪受得了。

你这要是合资品牌就算了,大众可是要面子的。专利一件接一件,转口一车又一车,终归不是自己的“饭碗”。于是,赶紧跟博格华纳一拍大腿:咱们整自家的双离合!谁都知道AT和CVT这两块肉被日系“炖死”了,自主研发的双离合,还能名正言顺插把刀进来,这不是一举两得?专利费少掏,产品还能“自家出自家”。

再来聊聊技术说法。网上虽然喷DSG喷得狠,但真要数用户,买车时不少老铁就冲着那一句“换挡速度快、油耗低、带劲儿”下单。尤其那些一到路口就要弹射起步、绿灯就得上外道的车友,别人还在二档磨悠悠,大众这边已经三挡直飙飞起来了。说到底,传动效率高,动力损失小,再配套1.4T的发动机,合着油耗还能稳稳压在小目标上,这性价比谁看谁说不心动?

那为啥有些车主觉得开这车,过了几年就开始“咔咔咔”的响,堵车时候一顿顿,还容易烧离合片?讲道理,这锅一半得归到用车工况和技术成熟度——早年大众确实急了点上线,湿式技术没打磨好,干式就先推出来顶雷。可技术这东西就是得反复迭代,现在大众的干式双离合,已经比早些年可靠了一吨。只要你不是天天堵路跑路拥堵区,别老半坡溜车,日常用着还真挺稳。

还有个细节,大家容易忽略。其实大众一直没完全把“干式”当作全能硬菜,而是有选择地放在1.4T、1.2T这种小排量前驱家用车上。大排量高动力和容易折腾的SUV,压根不敢全都上干式。一方面给用户留点选项,另一方面也是把风险控制在能接受范围。湿式的,例如2.0T高性能车型或旗舰豪华款,依旧上更贵的湿式DSG或直接上AT。说白了,大众心里清楚:干式双离合就是被用来打“超高性价比”这张牌的。

科技发展嘛,谁都知道不是一蹴而就。近几年,大众对这个变速箱的硬件、电控、润滑、冷却各种做优化,你查查最近两年的投诉率,真的是下来了不少。高温工况、电控逻辑都做了不少改进,再不济,保修期一加,用户也就没那么多后顾之忧。

再讲直白点,有些人买大众,说是冲着“德系工业”,其实内心更实在——就是要“花小钱办大事儿”。多数老百姓买的还是性价比,保值、经济、偶尔还能追追高速性能、降低点油钱负担。干式双离合这款产品,本来就是为普罗大众服务的,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互相成就。

大众坚持用干式双离合,节省成本,技术优化带来争议-有驾

是不是大众就故意装死、摆烂,对那些城市低速拥堵下顿挫的用户不管?也不是。人家售后有招呼,你想避免顿挫就切手动,想少烧离合就勤保养,必要时候软件升级、召回也不含糊。总不能让全天下的自动挡都换回AT吧?你见比亚迪、吉利这些新势力,下探市场打的还是干式双离合这套牌。为啥?成本香啊。

大众坚持用干式双离合,节省成本,技术优化带来争议-有驾

所以,拐回头再问一遍:大众为啥还在坚持用干式双离合?

第一,省钱是真香,低价产品线用得起;

第二,技术专利自己握在手,不必靠别人养活自己;

第三,性能确实有亮点,能抓住一部分愿意承担“得失”的用户;

第四,经过优化升级,故障率已经没那么吓人了,批量用风险可控;

第五,品牌体量够大,偶尔翻车也摊得起,有实力兜锅。

从商业角度看,顶多就是牺牲了少数差评,赢来海量销量和不错的利润;从技术角度看,还逼得全世界车企跟着一起练兵,否则连话语权都没得谈。

那有啥建议?说到底,车无完车,箱无完箱。你要真是天天市中心堵车、溜娃买菜、下地库爬坡的主儿,那你就别跟DSG硬杠,去买AT或者混动、电车呗,踏实舒服;你要真是对动力有需求、高速跑得多、经济优先,那干式双离合其实真挺合适。

再多点思考,有时候我们对汽车的执念,某种程度也是对“惠而不贵”“花钱看尽兴”的无奈。大众没错,用户其实也没错。毕竟市场就是这么运转的,有人买单,才能一直坚持。变化的是技术,变不了的,是厂商和用户游戏之间永远的小九九。

大众坚持用干式双离合,节省成本,技术优化带来争议-有驾
大众坚持用干式双离合,节省成本,技术优化带来争议-有驾
大众坚持用干式双离合,节省成本,技术优化带来争议-有驾

最后一句话,理解厂家没错,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更重要——因为只有站在自己利益上的选择,才不会后悔。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