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拿驾照后,基本上就变成了车内的司机监督员了。她刚拿到驾照的那一阵子,基本上每次出去都一定要试试手,车开得好不好,心情到底怎样。她瞪着我,手还抓着方向盘,你看这个转弯太快了,能不能稳点?我么,只能在旁边点头,嘴上说没事没事,你得多练练。
我一边想着:这场景真像小时候我第一次骑自行车,蹭了一下墙,然后大喊我不行了,我要躺平。但我是担心她出事,好歹也得学会怎么调整。这事说白了,谁都不是真正的老师,手把手教一两次,真不一定比那种反复练差到哪去。
我翻了翻手机,看到一条新闻:全国统一驾照标准,理论考试、实际操作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可你说现实中,拿了驾照后,学会的事和书上写的是两码事。
我记得那次,她第一次轧到路边的小石子,车子哐当一下。她当场就吓哭了,反而是我偷偷笑了,心说:还真难啊,这种路况都是经验积累。很多问题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是我们惯用天赋或者性格去解释那些失误。
还有一个细节。她拿了驾照以后,第一时间拿家里那辆偶尔跑跑的老A0,去空旷停车场转转。刚开始,怕转弯,怕变道,心里总是怕出事。我就在旁边指导,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愿意自己开车,说明她的基础还过得去。但是——一半是担心,一半是不知道怎么让她自信。
你知道的,车和人都不是只剩硬件这么简单。那天我跟朋友聊天,朋友说:其实她开车不好,不是她不会,是你太难馋她了。我当时还能笑出来:你这话没毛病。我说话咋咋唧唧,总喜欢点点,没教会她怎么放松。
你们理解的话,很多时候问题其实是心态,我老婆的自信心是被我这多嘴压掉的。她开不好,是因为我一直在带节奏,我也清楚唉。嗯,也就那样,办法就是多给她鼓励吧。
这一路走来,我也经历了不少——有一次她试图左转,一不小心弯太急,轮胎还轻微磨到线了。我当时心里想:这怎么如此难?但后来想,也不怪她,谁没个新手期。别的朋友告诉我:真正的主人翁意识,是自己体会到问题,比家长式的操控感觉还要靠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把她这段时间的驾驶信息梳理出来——感觉她比我预想的要稳得多,就是心态还差点火候。一个比喻:开车就像炒菜,油温没掌控好,炒的菜就没味。她练了几次,能感觉油温差不多了,但还时不时调试不足。
我想问:你们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比如老婆开不好,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想到放弃。她心里那点自卑,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心理障碍。
你说,哪个角度更容易破冰?是鼓励,还是严格点让她自己认清问题?我一直在反思:我是不是太护着她了?还是应该让她自己去摸索。那个摸索的过程,其实挺折磨人的。
有一次,她问我:你觉得我开得还算可以吗?我嘴上说:还行,就是多练练就好。但心里想:还差得远,这次弯道切得太快了,有点失误。是不是我太机械了?没有帮她找到感觉。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也要试试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老把自己之前学车的经验当成唯一标准。其实这个标准又不绝对,每个人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节奏都不同。
你猜那个极端的情况是什么?有个老婆竟然没怎么掺合,直接把我赶下车,说让我别插手了。真不夸张,那次差点闹得冷战。我心里暗想,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还没退却到位吧。结果还不是多亏了她的坚韧,现在能自己上路跑个十几公里,心里也算安稳了。
回来想想,重点其实不在车技上,而是那份心态。我那次看她表现,简直心疼得一批。马上反思:我是不是应该少点唠叨,多点鼓励?但这东西,小时候学骑车的经验告诉我:人,好像都喜欢被鼓励而不是批评。
所以说,开车这事,还真不是技术比拼,更关乎心理防线。我还记得有个修理工说:这种门道,你得让他觉得没那么难,要不然越学越怕。这话在我耳朵里,一千遍也不够。
你会不会也遇到这种被指指点点,反倒打击自信的场景?我觉得,这点挺普遍。要补一句:我觉得,驾照拿到之后,还得磨练磨练,到底谁能真正驾轻就熟,还是得时间。
讲真,我觉得女人学车有些特别:她们学得快的,也快自信起来;但慢的,似乎就陷入焦虑不能自拔。这是不是某种性格差异?我不知道,也不想多说,但确实有点差异化。。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我想,把这一路走来的糗事整理成一个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开不好,被指点到哭的姐妹?或者指点到赶走老公的丈夫?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是不是都得心平气和点,才能做得长远点。
毕竟,车技只是车技,心态才是真正的老司机密码。这门心法要怎么修炼,我还真没个标准答案。
不知道你们在开车培养耐心方面,有没有啥小诀窍?我确实觉得:没有哪份技能,是不用花耐心练出来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