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

夜色未褪,江水滔滔。浮筒搭建的码头边上,捷途纵横G700正静静地停靠。SUV的前脸反光罩下还有残留的泥点,一排镁光灯见证它刚从长江对岸驶来——像极了童年那些脑袋一热、头朝水塘钻的小伙伴,只不过这次水里泡着的是大块头,车标也光鲜了不少。摄影师在江风里瑟瑟发抖,营销总监紧盯直播后台,等待第一个“破圈时刻”:“国产SUV能游泳了!”。气氛像极了刑侦案发现场,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尸体,只有价格表和笑得意味深长的销售经理。

10万级别的捷途,忽然“破水而出”走向33万“深水区”,并且官方还端出了一个70万至尊航行版的“饵”。面对这个定价,大众有些懵:捷途?不是那个走下沉市场路线、三线小镇的合资梦碎车?一口气把自己按在了坦克500的对面,还说要“打破豪华越野的国际垄断”?

我试图从案卷的角度整理下证据链。纵横G700上市,32.99-41.49万元;航行(会游泳)版70万,大概率只为抢占当天头条;标准版本里不含航行技术,实际消费者还是买那套不会游泳、但能“蹭航行”热度的车。你要把它和坦克500相提并论,基本没跑。

这套打法很“奇瑞”——轻成本大战术,主力放在会跑量的平价配置上,营销则死死攥住天花板最高的性能版“人设”。只是这种高举高打,容易让人忽略一个事实:坦克其实才是近年国内硬派越野的标杆,国际品牌已经“边缘化”很久。

我们把硬派越野9月销量榜拉开一看:普拉多2066辆、烈马531辆、奔驰G级全年不过7000辆。坦克家族几乎把牌桌清了。说“国际品牌垄断”,像是穿越时间回到十年前。更多的是,国产品牌自己画好地盘后,心生嫌疑:这块蛋糕,看起来好像还是不够大。

奇瑞的算盘并不难猜。2024年集团单车净利润0.55万元,坦克要高一倍出头,重点是后者全系中高端,低端不愁卖,高端更赚钱。而捷途一向走平价路线,去年才把轻越野做到快五十万台的销量,利润始终上不去。薄利多销,长此以往,容易让财务科喘不过气。

既然牌桌上,坦克卖20万-40万的车都能抢成风口,捷途挑个高端也合理——道理跟扫黑除恶剧里“副队长急需破一桩大案”差不多,奖金不多,荣誉不能失。问题在于,当你的品牌十年如一日地守着平价大本营时,客户会信你一句“豪华越野平权”吗?别的不说,买捷途的人,一半是到店里奔着“低价高配”,另一半估计还在脑补“反正不撞南墙不回头”。

价格断层摆在明面上——一个10万级口碑长出来的牌子,能靠一场水上表演把客户的价感推翻吗?还是会像法医面对家属痛哭时的尴尬,一句话堵回嘴里:感同身受,只是职业习惯。

当然,捷途也许想过“再造品牌”——给纵横像比亚迪分腾势、仰望那样找个新门面。你做独立品牌没问题,成本、精力、消费者认知都要重新来过。搞不好局,最后公司账上多两页折旧,车间还得临时拆换工艺。最省力的法子,就是拉栓弹,强推高配车,在捷途名下直接冲击高端。就像老刑警破案,线索缺口一刀切到底——干脆,不拖泥带水,但多少会让同期卷进来的低端车有点懵圈。

如果真要长期冲高,捷途还得不少“大手术”:把X70、大圣这类亲民车型屋内屋外都剥离出去,扔个子品牌里当“过气流量”,进一步梳理客户预期。可问题来了,五十万销量的奶,舍得断吗?喝惯了人气红利,难保不会骨头里犯虚。

且不论这场豪华越野“平权”大戏到底最后谁浮上水面,卖得好不好,工厂里依然要有人加班。品牌冲锋时,高处有风声,下面全是屁股和泥。跑得最快的不是车,而是决策人的算盘和PPT。

想起有次刑侦碰上个“靶向案件”,证据千头万绪,嫌疑人自己也愿意配合,但只有一点——他始终不承认自己能背离生活经验。他说:“就算侦查再高明,有些习惯本能是骗不了人的。”这个定律,用在车企冲高路上,何尝不刺耳。

所以,33万的捷途,该信吗?或者说,会有多少人为了一场浮出水面的营销买单,真心信任走上高端的品牌?

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有驾
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有驾
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有驾
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有驾
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有驾
捷途G700上市,价格引关注,越野国产品牌现状-有驾

不妨留一问给看官:在品牌惯性与阶梯定价面前,你会为哪样的“新故事”买单?车能横渡长江,愿意买还是愿意看热闹?案子还没结,证据请自断真假,余下的思考交给每个人——水面下究竟藏着多少泡沫,是等涨潮,还是等退水。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