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集团在经历2024年经销商与直营模式的挑战后,于2025年迎来了汽车流通和服务体验变革的渠道变革之战。国美进军汽车流通业,或许预示着一场汽车渠道的大规模变革即将到来。
在2024年12月28日,国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光裕,在55岁之际再次创业。国美车市战略发布会及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美车市计划联合导航平台、电商垂类平台、MCN机构等企业,共同构建汽车流通的新生态。这一战略标志着国美车市正式跻身“卖车新势力”的行列。
在国美车市战略发布会前夕,国美电器旗下的老牌门店——国美车市北京西坝河店,在经过全新装修和改造后,以智能汽车体验馆的身份开启了招商。这标志着国美车市已经从战略构想走向实践,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随着首家体验店的样板效应,国美车市致力于打造包含展示、体验、销售、交付一体化的规模化、综合性汽车消费场景,现在有了更具体的参照。黄光裕的这次“创业”行动,显然是经过充分准备的。
国美车市能否在汽车流通领域掀起巨大波澜?黄光裕能否再次书写传奇人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国美车市作为“卖车新势力”入局,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挑战在于,国美车市进入汽车流通领域,并非简单的家电与汽车的替换。汽车产业具有重资产、大宗消费的特性,其生命周期和服务周期较长,涵盖了售前产品体验、售中交付体验以及售后维保服务。因此,国美车市无法完全沿用家电的零售商业模式。
然而,基于国美在家电零售领域的经验和网络渠道,国美车市正在结合新业态进行深层次创新。黄光裕对汽车流通领域仍持谨慎态度,将其视为新领域进行探索。国美车市的规划不仅包括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交付于一体的综合汽车卖场,还涉及二手车出口线下服务和汽车电池回收等重要领域。这些举措展示了国美车市的发展潜力和战略布局。
黄光裕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决心与策略已显露出其雄心壮志。从产业链角度看,这需要强大的整合、管理及资金投入能力。国美车市若想为车市流通带来更多渠道选择,实现增量目标,可能需经历创业初期的艰难挑战,克服困难后方能进入扩张阶段。
机遇在于,预计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月渗透率将稳定超过50%,智能驾驶的普及也在不断推进。这些趋势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和潜力,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消费需求增长的推动下,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国内汽车流通渠道自2024年起已发起变革。价格战的冲击促使传统经销商进行优胜劣汰,部分经销商已开始围绕新能源和智能化进行渠道转型。
同时,随着新能源销量的持续增长,为了降低渠道建设成本、提高交付效率及更深入地触达消费者,许多新势力企业已放弃全面直营的渠道策略,转向代理和授权经销商模式。
因此,随着B端主机厂对成本、规模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C端消费者对一站式服务体验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需求,国美车市有望通过实施一种平行于现有品牌专卖和厂商直营的第三种销售模式,在充满挑战的汽车销售领域找到发展机会。
在汽车流通业态方面,虽然国美车市算是新人,但在销售本质上,凭借国美电器深厚的零售经验和渠道资源,它并非从零开始。黄光裕基于自身的经商经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汽车体验的需求可能比电器更多。电器已经基本标准化,而汽车未来的差异化将越来越大。汽车行业应以线下体验为主,线上销售为辅。”
国美车市为了最大化线上线下效率,采取线上销售与线下交付并重的策略。线上方面,国美车市将结合媒体矩阵、导航平台和电商平台,实现智能引流;线下则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到店体验、产品体验和交付体验等,打造全新的汽车消费体验系统。
为了实现差异化,国美车市计划融合文化、商业、科技、娱乐等产业生态,并针对不同用户场景创设不同类型的卖场。卖场的类型将按照地域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划分。按地域划分,包括旗舰店(位于一二线城市)、骨干店(三四线城市)和卫星店(五线及以下城市)。按功能划分,则有全能店(具备新车展示、销售、体验、交付和置换等功能)、展销店(以新车展示和销售为主)以及畅品店(主要展示当地市场畅销车型)。
未来,国美集团期望其汽车市场能够坚守集团理念,坚持低价策略,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1+N的商业定位和目标。其中,“1”代表销售优质汽车,“N”则强调在汽车行业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和创造更高价值。黄光裕认为,国美将采用连锁模式,通过复制连锁要素、规模化运营来降低全供应链成本,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B端销售网络和品牌增长,还能让消费者从这条稳定可控的链条中受益。
尽管国美汽车市场面临着不少挑战,但黄光裕的言论充满了信心。他表示,国美将专注于标准化、集约化和发展优化,尽管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国美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全国布局的能力,将能够走最少的弯路。
随着市场竞争在2025年持续加剧,国美汽车市场能否在汽车流通业创造出一种更成熟、更有利于多方的商业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然而,从更广泛的产业角度来看,国美这次的尝试将引发汽车流通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国美汽车市场的探索很可能会刺激2025年汽车流通领域掀起一场规模性的变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