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

(正文开始)

第一次握住方向盘冲进收费站时,我的手心全是汗。后视镜里收费站工作人员的脸逐渐变小,仪表盘上的时速刚过60公里,后排座位上装年货的塑料袋就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那天是大年二十八的午后,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导航不断提醒"前方两公里向右前方驶入主路",可我的注意力全被左边呼啸而过的银色SUV夺走了——它擦着我后视镜超车的瞬间,我甚至看清了司机嘴里叼着的半截香烟。

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有驾

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在我拿驾照的头三个月反复上演。每次表弟坐副驾驶都会调侃:"哥你这车开得跟碰碰车似的,要不咱还是走县道吧?"直到去年深秋送货去潮州,我才发现高速公路上藏着另一个世界。那次临时接到加急订单,原定清晨出发的计划被打乱,当我踩着月光把货车倒进装货区时,仪表盘显示的时间已经跳到晚上十点半。

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有驾

"现在上高速太危险了吧?"装卸工老陈递给我保温杯时欲言又止。我望着远处高速入口的指示灯,深吸口气拧开了远光灯。出乎意料的是,收费站的ETC通道前排队的只有三辆集装箱卡车,最前面的司机正隔着车窗和收费员说笑,橘色工作服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有驾

刚转入主路就发现不同:没有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后视镜里的红色光点始终保持着恰当距离。当我的货车以90公里的时速稳稳压着中间车道时,忽然注意到右前方有规律闪烁的黄色警示灯——原来是辆清障车正在处理路面散落物。提前两公里就有反光锥筒组成的引导带,所有经过的车辆都默契地降速变道,这种整齐划一的秩序感,和我记忆中的高速路况截然不同。

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有驾

最惊喜的发现出现在凌晨两点。连续驾车三小时后,我拐进服务区准备买罐红牛,却看见七八辆重型卡车整齐地停在充电桩旁边。穿着荧光背心的司机们围坐在露天餐桌旁,不锈钢锅里翻滚着面条,有个戴鸭舌帽的大哥正往碗里磕生鸡蛋。"小伙子要不要来一碗?"他晃了晃手里的老干妈,"跑夜路的都得互相照应。"

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有驾

后来和物流队长喝酒时才听说夜间高速的"潜规则"。常年跑粤赣线的老周掏出手机给我看行车记录仪:画面里是清晨六点的广深高速,五辆家用车像贪吃蛇般在三条车道间来回穿梭,有辆白色轿车甚至从应急车道超车。"这些新手总觉得早出发能躲开早高峰,结果全挤在日出前后扎堆。"他抿了口啤酒笑道,"反倒是我们这些夜猫子,跟着常年跑货运的老伙计们,能踩着固定节奏跑全程。"

新手司机自述:开车1年半后,才发现夜间高速反而更安全-有驾

上个月送建材去珠海,我特意选了午夜出发。通过虎门大桥时,车载电台突然响起陌生人的声音:"粤A的兄弟,你右后轮挡泥板有点松动。"后视镜里跟着辆红色重卡,驾驶室顶部的三色警示灯有规律地明灭着——这是卡车司机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有方式。我打开双闪慢慢靠边,果然发现两颗松动的螺丝。再启动时,那辆重卡已经不见踪影,只有路面反光带在车灯照射下连成流动的金线。

当然,夜行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有次雨后经过清远段,远光灯打在前方水洼上突然反射出刺眼光斑,惊得我差点误踩刹车。现在我的工具箱里永远备着专用雨刮水和防雾喷雾,每次出车前都会检查所有灯光是否正常。就像常跑海南线的王姐说的:"夜里跑高速就像跳交谊舞,灯光就是你的舞步信号。"

前天在汕头海湾大桥遇到团雾,能见度骤降到不足五十米。正准备打开雾灯,前方突然出现串珍珠项链似的红色光点——七辆重型卡车自发组成车队,用均匀的80公里时速劈开浓雾。我保持着安全距离跟在他们后方,车载收音机不知何时切换到了相同的交通频道,沙沙电流声里传来领队司机浓重的潮汕口音:"后生仔莫惊,跟紧滴就系。"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我把货车稳稳停进目的地仓库。保安大爷端着保温杯从岗亭探出头:"后生仔夜路跑得挺稳当嘛。"我摸着方向盘上被捂热的皮革纹路,忽然想起一年半前那个手忙脚乱的新手司机。晨光中,早班公交正载着哈欠连天的上班族驶过门口,而我的车载时钟显示,今天的高速里程比平时少了四十分钟。

(正文结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