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压高能省油?别被骗了,小心爆胎更费钱!

在咱们平时开车过日子的圈子里,总流传着那么一些听起来特别有道理的“省钱小妙招”,其中流传最广的一条,恐怕就是关于胎压的了。

不知道您是不是也听过这样的话:“想让车省油,就把轮胎气打足一点,跑起来轻快,油耗肯定低!”这话从一些老司机嘴里说出来,显得经验十足,很有说服力。

于是,不少车主朋友们就真的这么干了,车门边上明明贴着厂家建议的胎压是2.5bar,可到了维修店,手一挥就让师傅给打到3.0bar,甚至更高。

胎压高能省油?别被骗了,小心爆胎更费钱!-有驾

看着硬邦邦的轮胎,心里盘算着以后能少跑几趟加油站,感觉自己真是个会过日子的聪明人。

但是,这件事真的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吗?

把胎压打高,真的就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今天,咱们就得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因为这个看似能省钱的“偏方”背后,可能藏着让我们亏大本的风险。

首先得承认,胎压高一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省油,这话本身不是瞎说,它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个原理叫做“滚动阻力”。

您可以这么想,咱们汽车的轮胎是橡胶做的,是有弹性的。

当几十吨重的车身压在四个轮胎上时,轮胎接触地面的部分肯定会被压得扁一点,形成一个接触面,就像我们踩在沙滩上会留下一个脚印一样。

车子要往前跑,轮胎就要不断地滚动,这个被压扁的部分需要不断地恢复原状,然后前面的部分又被压扁,这个“变形再恢复”的过程,本身就需要消耗能量。

这个被消耗掉的能量,就是滚动阻力。

接触地面的“脚印”越大,说明轮胎变形越厉害,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车子跑起来就越费劲,自然也就越费油。

那么,把胎压打高了会怎么样呢?

轮胎里的气压足了,整个轮胎就变得更硬,更不容易被压扁。

胎压高能省油?别被骗了,小心爆胎更费钱!-有驾

同样的车重压上去,它接触地面的那个“脚印”就会变小。

脚印一小,轮胎的变形程度就轻了,滚动起来消耗的能量也就少了,滚动阻力自然就降低了。

有专业机构做过测试,如果胎压比厂家建议的标准值高出0.5bar,滚动阻力大约能减少10%左右,理论上换算到油耗上,百公里大概能省下0.3到0.5升汽油。

对于那些每天都要拉着沉重货物跑长途的大货车来说,日积月累下来,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很多货车司机都习惯把胎压打得很高,这是他们从长年累月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开的家用小轿车,和那些载重几十吨的货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把货车的经验生搬硬套到我们的家用车上,就好像看到短跑运动员穿钉鞋跑得快,我们就穿着钉鞋去逛商场一样,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会带来一大堆麻烦。

为了每百公里省下那三四块钱的油费,我们可能要付出远比这高得多的代价,这些代价,可不仅仅是钱能衡量的。

第一个,也是最要命的一个风险,就是刹车性能的下降。

前面我们说了,高胎压会让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

在干燥平坦的柏油路上,您可能感觉不出来,最多觉得车子方向盘变轻了,有点发飘。

可一旦天气不好,赶上雨天路滑,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立刻凸显出来了。

过高的胎压会让轮胎胎面中间的部分过度凸起,就像一个圆弧的顶端,它无法有效地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开。

正常胎压的轮胎能像刮水板一样把水从花纹沟槽里排出去,保证橡胶和地面的接触,而胎压过高的轮胎则很容易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轮胎完全失去抓地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滑现象”。

这时候您的车就像踩在了一块滑溜溜的冰面上,任凭您把刹车踩到底,车子还是会因为惯性往前滑行,根本停不住。

胎压高能省油?别被骗了,小心爆胎更费钱!-有驾

有测试数据明确指出,在湿滑路面上行驶,如果胎压比标准值高出0.8bar,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紧急刹车,刹车距离会比正常胎压下多出将近两米。

在瞬息万变的道路上,这两米的差距,往往就是一场严重事故和一次有惊无险之间的区别。

第二个风险,是关于您的钱包的。

高胎压会让您的轮胎磨损得非常不正常。

一个胎压正常的轮胎,整个胎面是平整地接触地面的,所以磨损会比较均匀。

但胎压打得太高,轮胎中间鼓起来,就只有胎面中央那一小条区域在承担所有的行驶和摩擦任务,而轮胎两侧的胎肩部分基本处于“悬空”状态,没怎么干活。

天长日久下来,您的轮胎就会变成中间磨得光秃秃,两边花纹还很深的样子,我们管这种叫“冠部磨损”。

一条质量不错的轮胎,正常使用跑个五六万公里不成问题,但如果一直保持过高的胎压,可能跑个三四万公里,中间部分就已经磨损到安全警戒线,不得不提前报废更换。

现在换一条轮胎,便宜的也要三五百,好一点的上千块,四条换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您辛辛苦苦通过高胎压省下来的那点油钱,跟提前换轮胎的费用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

第三个风险,则直接关系到您的驾乘体验和轮胎的结构安全。

轮胎本身也是车辆悬挂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弹性可以吸收掉大量从路面传来的细碎震动,保证车内的舒适性。

您把胎压打得像块石头一样硬,这个缓冲功能基本上就作废了。

胎压高能省油?别被骗了,小心爆胎更费钱!-有驾

每次过减速带、压到一个小坑或者井盖,您都会感觉到“哐当”一下生硬的冲击,整个车厢都在颠,时间长了,不仅乘坐不舒服,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其他部件也是一种损害。

更危险的是,一个硬邦邦的轮胎,它的抗冲击能力会变得很差。

当车辆以较快速度压过一个坑洼时,轮胎胎壁因为无法通过变形来卸掉冲击力,巨大的压力会瞬间挤压胎壁,导致内部的帘布层断裂,从而在胎侧形成一个无法修复的“鼓包”。

这个鼓包就是轮胎的“绝症”,是爆胎的头号预兆,继续使用下去,随时可能在高速行驶时突然爆裂,导致车辆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那到底什么样的胎压才是最合适的呢?

其实答案早就由汽车制造厂的工程师们替我们想好了。

在每一辆车的驾驶员侧车门B柱上,或者油箱盖的内侧,都会有一个小标签,上面清楚地标注了厂家推荐的标准胎压值。

这个数值,比如常见的2.3bar到2.5bar,可不是随便写的。

这是工程师们综合考虑了燃油经济性、刹车抓地力、乘坐舒适度以及轮胎使用寿命等多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后,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和精密计算,最终得出的一个最佳平衡点。

它可能不是最省油的胎压,也不是最舒适的胎压,但它一定是在绝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下,最安全、最均衡、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最科学的做法,就是以厂家推荐的胎压值为基准。

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微小的调整,比如夏天温度高,空气热胀冷缩,可以比标准值略低0.1bar;冬天天气冷,可以比标准值略高0.1bar,但浮动范围最好不要超过0.2bar。

如果您经常满载或者要拉着一家人跑长途,可以适当比标准值高那么0.1到0.2bar,以保证轮胎有足够的支撑力。

但切记,不要再盲目迷信“胎压越高越好”的说法了。

养成每月检查一次冷车胎压的好习惯,花几十块钱买一个便携胎压计,远比听信那些不靠谱的“偏方”要来得实在和安全。

毕竟,行车安全大如天,为了省那一点点油钱,而把自己的安全和钱包置于风险之中,实在是得不偿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