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的“固执”:旅行车这步棋,到底是天才还是任性?

昨天晚上刷微博看到享界S9T上市的消息,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疑惑。30.98万起的旅行车?在这个SUV称王的年代?

说起来,我和余承东还真有过一面之缘。2022年在深圳的一个行业论坛上,当时他就提到过要做旅行车,台下不少人都在摇头。我记得旁边坐的一位某合资品牌的产品总监直接说“这不是找死吗”。

但现在看来,老余的“固执”可能真的有道理。

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

微博上有位粉丝@我说:“老师你觉得旅行车在国内有戏吗?我开了5年沃尔沃V60,身边朋友都说我装X,但我是真觉得好用。”这条私信让我想起了一个现象: 旅行车用户的忠诚度是所有车型里最高的

前两周在北京亚运村车市逛了一圈,我特意问了几家4S店的销售关于旅行车的情况。一汽-大众的销售告诉我,蔚揽虽然销量不大,但回购率特别高,“买过旅行车的客户,下次换车基本还是要旅行车”。

余承东的“固执”:旅行车这步棋,到底是天才还是任性?-有驾

知乎上看到一个高赞答案说得很有道理: “旅行车的敌人从来不是其他旅行车,而是SUV和轿车。” 享界S9T要抢的,是那些在汉兰达、理想L7和宝马5系之间纠结的用户。

技术党的较真和我的困惑

车友群里的技术党@老王又开始科普了:“享界S9T的四驱版本用了华为的DriveONE 800V平台,理论上比特斯拉Model S的400V充电效率要高一倍。”不过我查了下资料,好像DriveONE主要是集成度的提升,充电效率还得看整个800V架构的配合,老王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大。

说到技术,我必须承认一点: 华为在智能化这块确实是降维打击 。上个月试驾问界M9的时候,那个ADS 3.0的表现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在北京三环的早高峰,几乎全程自动驾驶,变道、并线都很丝滑。如果S9T真的搭载了ADS 4,那这个智能化水平在30万价位确实没对手。

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为什么一定要做旅行车?

余承东的“固执”:旅行车这步棋,到底是天才还是任性?-有驾

网友的吐槽和我的思考

后台收到最多的私信是关于价格的质疑。一位来自成都的网友说:“30万能买奥迪A4L顶配了,凭什么买个国产旅行车?”这个观点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汽车之家论坛里有个老哥的回复让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老余这次真的看准了。现在80后、90后开始当家庭主力了,我们这代人既要面子,又要实用,还得有点个性。SUV太普通,轿车装载能力不够,旅行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微信群里还有个做二手车生意的朋友抛出了另一个角度: “从保值率来看,旅行车其实不差。V60、宝马3系GT这些,三年保值率都在60%以上,比同级别SUV还要好。” 这个观点倒是提醒了我一个之前忽视的点。

余承东的赌局

余承东的“固执”:旅行车这步棋,到底是天才还是任性?-有驾

回到最初的问题:余承东为什么要坚持做旅行车?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差异化竞争 。现在新能源市场同质化太严重了,做个旅行车至少能让享界这个品牌有个清晰的标签。就像蔚来的换电、理想的增程一样,旅行车可能就是享界的差异化标签。

用户画像精准 。买旅行车的用户基本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对品牌忠诚度高,而且愿意为产品力买单。

时机可能真的到了 。疫情这几年,大家对出行方式的思考发生了变化。自驾游、露营、户外运动都在兴起。 旅行车既能满足城市通勤,又能胜任长途旅行,确实踩中了这个时代的需求点。

余承东的“固执”:旅行车这步棋,到底是天才还是任性?-有驾

我的判断

坦白说,我对S9T能否“引爆”旅行车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引爆可能性不大,但 培育和扩大这个细分市场,华为确实有这个能力

原因很简单:华为的渠道能力太强了。传统豪华品牌的旅行车,很多三四线城市根本买不到,更别说试驾了。但华为的门店现在已经下沉到县城,这种渠道优势是BBA都比不了的。

最终成功与否,还得看产品本身。如果S9T的智能化体验真的如宣传那样出色,空间实用性也确实比轿车强, 那余承东这步棋可能真的是神来之笔

在这个“既要又要还要”的时代,旅行车可能真的是那个“全都要”的最优解。

你觉得旅行车在国内有机会吗?欢迎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