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中排巡航摩托车市场,一场价格与技术的风暴正在席卷而来。无极 CU625 以 25666 元的首发价强势登场,这个价格相比早期预测的 2.8 3 万元区间,直接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消息一出,整个摩托车圈都为之震动,摩友们纷纷热议,“三万预算从选择题变送分题”,这句玩笑话也真实反映了用户们的兴奋。
高金雷神 650 作为市场上的老选手,面对无极 CU625 的突袭,紧急推出链条版,价格直降至 25,980 元,一场价格战就此拉开帷幕,且愈演愈烈。
无极 CU625 搭载了 578cc V 型双缸引擎,并且采用双平衡轴设计。这样的配置让它在 5500rpm 时就能爆发 61N・m 的扭矩,功率可达 45kW。经过实测,它的震动抑制效果甚至优于一些 250cc 车型。与高金雷神 650 相比,虽然雷神 650 扭矩为 62N・m,但整备质量达到 238kg,而无极 CU625 仅 210kg,在推重比上,无极 CU625 更具优势,骑行起来也更加轻快。
巡航车的 “烤腿” 问题一直让骑手们头疼不已。无极 CU625 采用了三重散热系统,包括侧流风控、分区冷却和高效集成。实测数据显示,这套系统能让腿部降温 25℃,热量控制效果堪比 350cc 车型,极大地提升了骑行的舒适性。
该车采用钢制摇篮车架,整备质量控制在 210kg, 710mm 的座高和低重心设计,让女性用户也能轻松驾驭。魔毯悬挂系统,即倒置前减震加上预载可调后减震,在弯道中的支撑性表现出色,甚至接近 ADV 车型,让骑行更具稳定性和乐趣。
在安全配置方面,无极 CU625 配备了双通道 ABS 和可关闭 TCS,相比一些仅配备单通道 ABS 的竞品,如高金早期版本,在湿滑路面行驶时安全性更高。不过在智能化方面,虽然标配了 T BOX 车联网,但全彩 TFT 仪表仍需选装,和 DS625X 的 7 英寸屏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无极 CU625 的定价策略十分巧妙。与自家的 CU525 旅行版相比,直降 1522 元,这无疑是在倒逼老用户升级。再看竞品,奔达金吉拉 500、钱江闪 500S 价格都在 2.49 万左右,而无极 CU625 以 3000 元左右的价差,为用户带来了 V 缸发动机和更强的 61 匹马力。在用户的购车决策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国产中排巡航价格 + 进口级配置 = 无极 CU625 ,让消费者看到了超高的性价比。
为了更好地了解产品使用情况,无极招募了 20 名用户参与天使用户计划。用户可以免费骑行 2 个月,并且享受 1 元 / 公里的补贴,月补上限 3000 元。通过这个计划,收集到了超 200 项优化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产品缺陷也被公开,比如座椅填充物偏硬、手把不可调,这无疑增加了用户后期的加装成本。但令人惊喜的是,散热系统在实测中获得了 90% 用户的好评,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的核心决策因素。
高金雷神 650 链条版以 25,980 元的价格应对市场竞争,并且采用了同级唯一的铝合金车架。不过,相比之前的版本,它减配了皮带传动和镀铬装饰。与无极 CU625 相比,传动系统上,无极 CU625 有皮带(可选),而高金雷神 650 链条版是链条;车架材料上,无极 CU625 是钢制摇篮,高金雷神 650 链条版是铝合金(更轻量化)。
散热技术方面,无极 CU625 有三重黑科技,高金雷神 650 链条版是常规水冷;整备质量上,无极 CU625 为 210kg,高金雷神 650 链条版为 238kg。两者各有优劣,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随着无极 CU625 等车型的出现,国产巡航市场呈现出三大趋势。是痛点精准打击,从过去单纯堆砌配置,比如 ABS 标配,转变为解决散热、振动等实际骑行体验问题。价格透明化,3 万元逐渐成为中排巡航价格锚点,这也倒逼各个品牌在技术上寻求差异化。
最后,用户参与式研发兴起,像无极的天使用户计划,未来或许会成为行业标准,相比之下,高金等品牌的封闭测试模式就显得有些落后。不过,行业发展也面临隐忧,比如无极在三四线城市的售后网络覆盖率仅为高金的 60%,这意味着用户的维修半径扩大,后期使用成本可能增加。
无极 CU625 以 25666 元的价格,为消费者带来了 V 缸低扭、散热黑科技以及安全配置,彻底打破了 “国产巡航 = 廉价代餐” 的偏见,成为技术普惠的里程碑。如果你追求情怀,喜欢 V 缸声浪和经典 Bobber 造型, CU625 是你的不二之选。
如果你更看重极端性价比,铝合金车架搭配 62N・m 扭矩的高金雷神 650 链条版或许更适合你。无极 CU625 的出现,重构了中排巡航市场的价值标杆,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摩托车在技术与价格上的无限可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