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唯一的答案!”当这句话再一次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正准备发言的宝马公关部负责人笑称:“今天这句话,我都要看吐了,但是我还是得再说一次:人,是唯一的答案!”
“人,是唯一的答案!”这是宝马反复强调的价值观。也许有人说,这句话听起来好空洞;也许有人说,这句话好像放之四海皆准怎么就成了宝马的“口头禅”?但在 “豪华”已经被各种力量不断解构和颠覆的当下,我们通过“人”这个角度去看宝马的时候,也许我们对“什么是豪华”,会有更接近本质的理解。
豪华是技术装备的堆砌吗?是奢侈的内外装饰吗?是人为画出边界的圈层感吗?是能彰显阶层的闪亮LOGO吗?是不断刷新参数和各种遥遥领先吗?似乎这些符号都流于表面,难以直达“什么是豪华”这个问题的核心。不过当百年不遇的智能电气化变革到来,行业传统的价值体系貌似一朝崩塌,宝马这样的传统豪门,也必须重新直面并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才是新时代的豪华?
当我安安静静坐在重庆科技馆的会议室里,听完了一个多小时关于宝马“创新与责任”的演讲,关于产品、技术、供应链、环境、社会责任。我想也许真实的宝马,不仅仅是家喻户晓的“蓝白旋转螺旋桨”。于是,我想在这个被按下加速键发展的行业里,将最真实的宝马再一次缓缓呈现。传统豪华该如何适应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又需要怎样的新豪华?
买宝马电车的理由?依然是安全和操控
时间拉回到去年,2024年宝马集团全球销售了245万辆,新能源车(纯电和插混)销售59万辆,占比24%。宝马的纯电动车型已覆盖所有主要细分市场,虽然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但是终端买了它的消费者口碑很不错,都是什么人在买宝马的新能源车?是什么原因在买?
“这几年来,购买我们宝马新能源的消费者最看重的仍然是车辆的安全和操控。店头终端新能源试驾转化率在20%以上,无论是上百万的车还是十几万的车,消费者试驾后没有一个说头晕的,虽然是电车,但是调校已经很接近燃油车的线性和舒适度了。”这是一位4S店销售负责人的话。20%以上的试驾转化率是什么概念?行业平均水准在10%。
虽然宝马的操控在燃油车上积累了耳熟能详的品牌号召力,但是在新能源车型刚刚推出时,消费者的怀疑仍不可避免。而随着时间推移,宝马的电车也在人们心中,建起了操控的口碑。我记得以前有位买了蔚来ES8的朋友给我说,对于坐在后排晕车的问题,只能是“坐坐就习惯了”。作为一辆出行工具,特别已经是号称豪华的时候,头晕居然会成为一个消费者自己妥协的痛点,这样的豪华难道不是一种忽略了“人”的科技堆砌?
另一个消费者最看重的点是安全:新势力善于玩弄流量,也容易被流量所反噬。小米高速事故后宝马展厅的人流直线上涨,这中间的联系耐人寻味。而安全的另一层含义:是不过分夸大,是扎实可靠。比如,每家新能源都在永无止境地追求续航里程,但是续航里程打折也是一个行业通病,然而从4S店终端了解到,宝马新能源车的用户,城区续航里程达成率普遍能达到100%,甚至有些高于100%。甚至了十几万公里后,电池的损耗非常小,这意味着里程衰减少,电池根本不需要更换。而这是宝马用户最满意的体验,恰恰需要时间来沉淀,这往往是漂亮的参数表上看不出来的。
续航扎实、开着不晕、100%安全,这些朴素的价值在如今各种遥遥领先的参数拉踩之下,显得一点都不sexy!可这恰好印证了,参数不能代表什么,“人,才是唯一的答案”。
对宝马来说,这是百年基因的延续,是油车时代塑造的本能。不过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宝马的生命力还在于创新,创新才能驱动豪华。
而在宝马看来,新时代的豪华,该如何创新?
慢才是快,豪华始于责任
当上海车展上,四个电机能输出 18000 牛・米的轮上扭矩,峰值横向加速度能到 3g的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横空出世,宝马在向世人宣告:电气化时代,论卷参数,宝马仍然是驾控天花板。当i5全彩变色艺术概念车,通过电控动画薄膜,能使车顶和引擎盖呈现各种复杂图案和颜色,宝马在向我们展示:未来汽车的设计语言和社交价值,其实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更重磅的,是宝马的新世代车型。早在2023 年慕尼黑车展就已经全球首发,但是首款车型BMW iX3L要2026年才上市。
对比如今动辄“一年磨三剑”的高强度快节奏,宝马的慢如今已显得异类。“其实我们并不是慢,而是快不了。”宝马终端销售说,“新车从亮相到量产,没有几年时间宝马的测试都做不完”。
而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的话:“宝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安全第一,我们永远不会把未经验证的技术装到车上,让消费者去实验,这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
为了一击即中用户喜好,在宝马新世代智能座舱的研发过程中,宝马的工程师几乎每天都跟用户进行访谈,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足足聊了三年。这个工作是由Skylab china,德国以外唯一的用户研究实验室完成的。
宝马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新世代座舱,不论是视平线全景展示到全新3D抬头显示(从A柱到A柱,投影区域超过1米,没有仪表盘,所有信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你面前);还是行业首创的向心中控,采用行业唯一的 “自由剪裁” 式设计,屏幕左右两侧向驾驶员倾斜 17.5°,让驾驶员拥有 “黄金视角”,同时在转向时不遮挡屏幕信息;抑或是是坚持装备实体按键且带了“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技术的超感智控方向盘。 所有细节都传递了一种态度:宝马的智能座舱,不管设计呈现效果有多么炫目,其所有设计的核心诉求,都是围绕驾驶和安全为核心。“信息只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方,不过分去打扰驾驶员”。宝马,始终是最肯为驾驶者花心思的豪华品牌。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宝马深扎在中国的研发体系。除了Skylab china,宝马在中国还有三家直属软件公司,默默帮助宝马在做数字化转型。核心操作系统的70%代码由中国团队完成,这保证了软件系统未来的快速迭代。此外,在沈阳、北京、上海、南京宝马还建立了四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3000人。在宝马新世代车型的研发中,中国变得格外重要。以BMW iX3L开启的新世代产品线,整体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战略和产品体系。新世代车型将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和设计语言,包括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全景iDrive系统、驾控超级大脑、大圆柱电池等技术,这些技术将逐步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宝马新车型。这意味着,虽然iX3L是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但新世代的技术和理念具有全球适用性,未来会有更多新世代车型全球在不同市场推出。
宝马董事长齐普策说过一句话:无责任不豪华。宝马研发体系在中国的深耕慢作,体现的正是 “不起微末,久久为功”。日拱一卒,坚守长期主义,夯实核心能力。慢才是快,这是宝马对创新与责任辩证关系的理解。
做生态共建者,豪华来自格局
坊间流传一个段子,2011年宝马为了开发电动车,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宝马前董事长找到曾毓群,劝说他投入车用动力电池行业。两人一席交谈之后,曾毓群随即从ATL(日资控股)辞职,并将动力电池部门带出来,在旁边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名字前面就加了一个C,也就是CATL宁德时代。在宁德时代创立初期,宝马手把手教它如何做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线如何搭建,如何做管理和创新。2012年,宝马成为了宁德时代在汽车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可以说没有宝马,就没有宁德时代。
喜欢扶持一些懂技术、成长潜力大的供应商,同频共振,一起成长,是宝马这家公司非常与众不同之处。类似的故事同样也发生在亿纬锂能。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亿纬锂能副总裁江吉兵表示:"大圆柱电池正迎来爆发,宝马入局加速变革。”在亿纬锂能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其支持6C倍率的大圆柱电池,支持PHEV、HEV、EV的三元锂、磷酸铁锂等等各种规格产品。在率先获得宝马的定点后,奔驰据说也选择了亿纬锂能。
为什么用大圆柱电池?随着电池普遍采用无模组设计,其密度不输方形电池,但是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好、安全性更高。在解决了温控这个难题后,它比方形电池显出了更大的市场潜力。在宝马投资百亿的沈阳电池工厂,生产的正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提供电芯的、革命性的大圆柱电池。而宝马的新世代电动化攻势,能量就来自这些大圆柱电池。
入华31年,宝马在中国有460多家的零部件供应商,每年采购额超过800亿。而挖掘、培养和携手优秀本地供应商,并将其带入宝马全球的采购网络里,一直以来都是宝马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你所不知道的宝马,是扶持发展了诸多本土明星供应商的宝马,是扎根中国市场31年,深耕厚植、与中国同频共振的宝马。
对比行业里此前不断爆出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例如年降、付款周期长200天以上、二供甚至三供等各种行业潜规则,宝马这种付款周期30天、肯挖掘扶持供应商一起成长的主机厂,简直像活在另一个次元。
建设而非攫取,共建行业生态,这是宝马对豪华的另一层理解:创新与责任的关系,始终是共生共长、共同进退。
驾值观
如果用营销文化来定义,宝马这样的传统品牌,营销上往往选择Under statement(保守陈述)策略。而一些车企尤其新势力往往喜欢Over statement(夸张陈述)策略。典型如“我们的车都是端到端自动驾驶“、“比硬币还薄”、“想撞都难”等等。虽然后者可以获得巨大的流量关注,但对汽车这样高风险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说,人命关天,往往口碑塌房也只在一夜之间。而在这个流量=销量的时代,对宝马这样的传统豪门,价值观也面临着空前的考验。
其实写到这里,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宝马用“创新和责任”,作为诠释其新时代豪华理念的关键词,为什么用“人,是一切的答案”来作为其一切价值创新的出发点。
创新是野马,责任是缰绳,人的愉悦、安全,则是评判一切价值的基准。宝马要做的是围绕人的价值,在创新和责任之间,始终坚守平衡。在我看来这就是宝马直面全新时代的变革挑战,给出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