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续租率仅35%,司机和平台的困局如何破解?
你以为跑网约车还能轻松月入过万?大错特错!8月底,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珠海市网约车行业风险提示》,宛如一颗深水炸弹,炸出了网约车行业的残酷真相:单车日均订单量约14单,每小时流水仅30元 ,近三个月以租赁车辆方式从事网约车运营的驾驶员中,租赁合同到期后的续租率仅为35%左右。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司机与平台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化解?
从司机的角度来看,收入与付出严重失衡是续租率低的主要原因。据测算,珠海市网约车全职驾驶员上线营运10小时以上,才可能实现日均营收约300元 ,但扣除车辆折旧(租金)、保险、燃料(充电)等必要成本后,实际月收入仅4000元左右。想想看,每天在狭小的驾驶座上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换来的却是如此微薄的收入,怎么能不让人心寒?不仅如此,平台的抽成规则也让司机们苦不堪言。虽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需公示收费项目,新增或调整收费要提前7天公示征求意见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平台通过算法或规则变相强制司机接特惠单、低价单的现象,进一步压缩了司机的利润空间。
对于租赁公司和平台来说,续租率低也带来了一系列难题。车辆闲置不仅意味着资产的浪费,还需要承担车辆的维护成本。为了吸引新司机,租赁公司不得不降低租金或提供更多优惠,但这又进一步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 。而平台则面临着司机流失、服务质量下降的风险,进而影响用户体验和市场份额。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屡见不鲜。比如长沙,网约车市场的内卷导致司机收入下降,日均流水从过去的五百到六百元降至三百到四百元,扣除租车、充电等成本后月收入仅五千到八千元 。司机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司机、租赁公司和平台三方共同努力。平台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合理调整抽成比例,提高司机的收入透明度;租赁公司可以推出更灵活的租车方案,如短期租赁、淡旺季弹性租金等 ,降低司机的租车成本和风险;司机则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签订租赁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遇到不合理的情况及时维权。
网约车行业曾经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但如今却陷入了困境。只有各方携手合作,遵循法律规范,才能让这个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让司机们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让乘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