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半年销量累计超20万台,有亮点但不惊艳

2025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万台,达到203,938辆,同比增长7.9%。 这一数字看似亮眼,但背后却暗藏隐忧:曾经稳居新势力销冠的它,首次被鸿蒙智行以204,006辆的微弱优势反超;零跑汽车以201,289辆紧随其后,小鹏则以290%的同比增速猛追。6月单月销量同比暴跌24%,环比下滑11.2%,创下历史首次同比下跌纪录。

理想汽车:半年销量累计超20万台,有亮点但不惊艳-有驾

曾经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精准拿捏家庭用户需求的理想,如今在价格战与竞品围攻下,护城河正加速瓦解。 问界M8上市45天销量破2万,深蓝S09首月订单超2万,零跑C10公开对标理想L7,对手们不仅学透了它的爆款逻辑,还举起了“价格屠刀”。 而理想内部,L6一款车扛起47%的销量,高端车型L9销量同比腰斩,MEGA月均不足千台,产品失衡已成定时炸弹。

销量:20万台的含金量被稀释

2025年1-6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203,938辆,同比增长7.9%。 这一增速远低于主要对手:零跑同期销量达201,289辆,同比激增155.7%;小鹏交付178,488辆,增速高达290%;甚至此前被压制的蔚来也以9.48万辆实现41.2%增长。 更关键的转折发生在6月:理想单月销量仅36,279辆,同比下滑24.1%,环比下降11.2%。 这是其近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与5月4.45万辆的年内高点形成巨大反差。 相比之下,鸿蒙智行凭借问界M8等车型,上半年以204,006辆反超理想,其中问界M8在6月单月交付突破21,185辆,成为30万级SUV市场新爆款。

理想汽车:半年销量累计超20万台,有亮点但不惊艳-有驾

爆款依赖:L6独木难支

理想的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在2025年彻底暴露。 上半年,售价20万-30万元的理想L6成为唯一月均过万的车型,累计销量96,354辆,占品牌总销量的47.2%。 而更高端的L7、L8、L9集体失速:L7累计47,374辆,同比下滑25.5%;L8累计27,768辆,同比下滑25.8%;L9累计26,638辆,同比暴跌39%。 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MPV理想MEGA,上半年仅交付5,805辆,月均不足千台,成为销量最低车型。 这种“一款车养活全家”的模式,让理想在竞品针对性围攻下极为被动。 例如零跑C10公开宣称“每个细节都向L7学习”,并以更低价格分流用户;问界M9则直接取代L9成为40万以上SUV销冠。

高端失守:护城河被攻陷

理想的危机本质是“爆款逻辑失效”。 其首创的“增程动力+家庭场景+舒适配置”组合,正被对手快速复制。 2025年,超过10款对标理想的中大型SUV密集上市,包括问界M8、领克900、深蓝S09等,且普遍采取“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策略。 以问界M8为例,上市45天交付量突破2万辆,累计订单超8万辆,6月销量环比翻倍;深蓝S09首月订单超2万;定位30万+的领克900上市首日订单达1.2万辆。 这些车型精准切入理想L7-L9的价格带,直接导致后者销量滑坡。 同时,增程技术的过渡属性日益凸显。 随着超充网络普及(理想已建成2350座超充站),纯电车型续航焦虑缓解,消费者更倾向一步到位选择纯电。 而理想在纯电领域布局滞后,直到7月才推出首款纯电SUV i8。

理想汽车:半年销量累计超20万台,有亮点但不惊艳-有驾

价格战:以价换量反噬利润

为应对竞争,理想不得不加入价格战。 2025年第一季度,其单车均价从2024年同期的30.22万元降至26.57万元,降幅达12%。 以9.3万辆交付量计算,相当于损失超30亿元潜在收入。 虽然销量增长15.5%,但营收仅同比微增1.1%至259亿元,净利润6.47亿元中,政府补贴贡献超50%。 更严峻的是单车利润从2024年四季度的2.2万元骤降至7033元,跌幅超68%。 同期,赛力斯(问界母公司)毛利率达27.62%,远超理想的20.5%。

目标下调与高管套现

压力之下,理想在5月将全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车型目标从56万辆调至52万辆,纯电车型目标从5万辆提升至12万辆。 即便如此,上半年仅完成目标的31.9%,下半年需月均交付6.7万辆,几乎是当前销量的两倍。 市场信心也随之动摇。 6月10日至13日,美团CEO王兴减持理想汽车573.7万股,套现超6亿港元,这是其年内第二次减持(3月曾套现7亿港元)。 多位高管跟进的减持行为,进一步引发投资者对经营确定性的担忧。 押注纯电与AI的豪赌

理想将翻盘希望寄托于7月上市的纯电SUV i8和9月发布的i6。 为支撑纯电转型,公司已建成覆盖5万公里高速的超充网络,号称“行业最大”。 同时,其自研的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司机大模型将随i8首发,号称能解决自动驾驶的“黑盒问题”。 但市场疑虑未消:i8外观延续MEGA的争议设计;i6定价20万-30万元区间,直面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等强敌;而小鹏G7已抢先打出“全球首款L3算力AI汽车”概念,以2000 TOPS算力和23.58万元预售价抢占心智。 李想本人则将重心转向AI,宣称“汽车将进化为空间机器人”,并成立“空间机器人”“穿戴机器人”二级部门。 不过,在投资者看来,当务之急是“先让纯电车型卖过L6”。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