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你有没有那会儿,走到一辆造型忒潮的新能源车边儿上,挠头找门把手?
费了半天劲儿找着了,还得琢磨琢磨咋开。
现如今,车厂为了抠那点儿风阻系数,恨不得把啥都藏起来,门把手就遭了这份罪。
赶巧,工信部要来管这闲事儿了,预备出个强制性章程,约束电动和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
估摸着有人会嘀咕,都啥年月了,门把手这点儿事儿,犯得上兴师动众吗?
依我看,还真犯得上。
你想想啊,平常找不着门把手,顶多是糗一下。
可要是赶上点背的,出了事故,车子趴窝,电动门把手也跟着撂挑子,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瞅瞅新闻,这事儿又不是头一遭,车门死活打不开,耽搁了救援,那可是人命关天。
所以说,这新规要是能落地,绝对是给汽车安全系数加了道保险栓。
最起码往后车厂在捯饬科技感和设计感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万一断了电,这门还能不能利索地打开?
提起汽车安全,就绕不开那些老牌车企。
在这方面,人家确实是稳扎稳打。
就拿宝马来说,现在还有不少车型,比方说3系、X5,用的还是那种最老土的门把手,你闭着眼都能摸到的那种。
简单是简单了点,但顶事儿。
当然啦,宝马也在求变。
像7系和iX,耍的就是那种半隐半现的把戏,手放进去,再扒拉一下,也算是兼顾了气动学和实用性。
还有眼下蹿红的反手拉门把手,好比5系和X1,造型那叫一个吸睛,能让车身线条更顺溜。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藏猫猫的门把手,当真就那么香吗?
从车厂的角度来看,那是相当的香。
降低风阻,延绵续航,这都是明晃晃的甜头。
再说了,设计得抓眼球,也能招揽顾客不是?
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可能就没那么顺心了。
别说十万火急的时候,就平时开个车,也老是碰到五花八门的问题。
比方说,大冬天门把手冻瓷实了,或者传感器闹脾气了,打不开门,那叫一个恼火。
所以,问题来了:咱们是该一门心思地追求极致的性能和设计,还是应该把安全当成头等大事?
这其实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
在汽车行当里,安全和效率、美观,永远是一对冤家。
车企想挣钱,消费者想更好的体验,监管部门想保驾护航,各家都有各家的算盘。
与其说这次新规是为了规范门把手,倒不如说是为了摆平各方诉求。
既要鼓励技术革新,又要兜住消费者的安全底线。
想必,新规落地之后,肯定也会有些许龃龉。
比方说,这标准该怎么拿捏?
什么样的设计才算靠谱?
这些都得再三斟酌和完善。
但甭管怎么说,工信部的这番操作,起码说明了一个理儿:安全,永远是汽车行业压舱石。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门把手这档子小事,真有必要让国家操心吗?
现在看来,答案是千真万确的。
因为它牵扯的不仅是汽车的设计美学,更是咱老百姓的性命攸关。
学学宝马,在追求花样翻新的同时,也要留一份谨慎。
归根结底,在要紧关头,能救急的,往往是最简单、最皮实的东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