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这手,直接梭哈了一千万,对准的可不是什么流量明星,而是一位自媒体博主,这操作,够呛。
风波源头,还是老生常谈的“风阻系数”,结果愣是发酵成一场“金钱豹”级别的法律纠纷。
这位网名“苏黎某某勒爷”的博主,当初只是起了个头,质疑阿维塔12的风阻系数有水分。
现如今,新能源车卷生卷死,恨不得把风阻系数掰成两半说事,偏偏这博主冒出来,说你这0.21Cd,我实测是0.28Cd,这不是打脸吗?
阿维塔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支棱起来,搞了个直播,请来中汽研做背书,风洞里一吹,0.217Cd,数据基本对得上。
博主迫于压力,发了个“谢罪”视频,可偏偏这视频里,又埋了个雷。
阿维塔炸毛了,说你这道歉是“回马枪”,暗示直播测的是原型车,故意混淆视听。
于是,千万级诉讼,就这么来了。
平心而论,这事儿颇有嚼头。
一方面,车企维权意识觉醒,不再是忍气吞声的“老好人”;另一方面,自媒体生存空间被挤压,一不小心就可能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
这笔天价索赔,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抛开法律条文,单看博主行为,第一次质疑风阻系数,倘若拿不出硬核证据,难免有“商业诋毁”之嫌。
《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杜绝虚构、散布不实消息,以图损害竞争对手的商誉。
至于那个“谢罪”视频,就更微妙了。
博主可能觉得,我道个歉,总不能闭麦吧?
可阿维塔却认为,你这道歉毫无诚意,反而在暗戳戳地搞事情。
个中关键,在于他是否明知故犯,刻意引导舆论,让大众觉得阿维塔在弄虚作假。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性质就变了。
聊到这儿,就绕不开“商誉”这块金字招牌。
阿维塔倘若认定,此事导致销量滑坡,即可索赔。
再者,阿维塔正值IPO冲刺期,声誉更是重中之重。
倘若法院裁定博主恶意中伤,赔偿金额恐怕不是小数目。
此前,小米诉vidda商业诋毁,赔了55万。
阿维塔这回直接加码,可见是动了真怒。
当然,博主也并非毫无胜算。
他可以力证,自己所言皆为事实,或者,他并无恶意诋毁之心。
但说实话,这难度系数不低。
一旦败诉,不仅要付出巨额赔偿,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刑法》中设有损害商业信誉罪,情节严重者,是要吃牢饭的。
此事也折射出一个趋势:车企与自媒体的“战火”正在蔓延。
阿维塔并非孤例,蔚来、小米也曾祭出法律武器。
甚至有车企,直接悬赏“捉拿黑公关”,奖金高达数百万。
这昭示着什么?
昭示着车企们是真的坐不住了。
不过,自媒体并非完全没有活路。
基于客观事实的合理质疑,受法律保护。
但若为了博取眼球,肆意捏造事实,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咱们消费者而言,也需练就一双慧眼。
如今测评泛滥,真假难辨。
数据来源,务必认准权威机构,切忌偏听偏信。
兼听则明,多方比对,避免被单一博主牵着鼻子走。
此外,对于那些充斥着煽动性字眼的,比如“惊天黑幕”、“车企慌了”,最好敬而远之。
这场千万索赔案,与其说是阿维塔与某位博主的单挑,不如说是车企对网络谣言的一次集体反击。
法律不会为“带节奏”者撑腰,但也不会扼杀基于事实的合理批评。
关键在于,你所说的,是否属实?
你所说的,是否怀揣善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