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车圈哪个品牌最让人觉得像优衣库,那肯定得提一嘴零跑。之前零跑给人的印象,说白了就是一直在亏,一直在造车,但总觉得差点意思。如今,零跑终于实现了半年盈利,这下不少人都觉得眼前一亮。可是,这盈利来的背后,又到底说明了什么?以性价比打天下,真的是一场可靠的生意吗?
咱们得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零跑能火?其实换个问法——车圈为什么一定要有“优衣库”这样的存在?说到底,是时代给逼出来的。以前买东西讲究一个“牌面”,讲究品牌,讲究感觉。你家门口那车别管动力多拉胯,非得贴上合资标志才算有排面。可现在大家发现,买车更像买家电了,一比较参数,配置、空间、实用性,最后拼谁便宜、谁厚道。优衣库的崛起,也是因为大家觉得少点虚头巴脑的溢价,多点实在才更有意义。
又想问一句:车真的就成“快消品”了吗?零跑的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买车的“仪式感”变成了“就跟买手机一样,便宜好用才是王道”。这几年谁还不是家里一水国产手机,电视大屏只用来追剧,汽车也成了奔着便宜、配置全买?零跑不整那些玄乎的营销,就盯着一个点——极致性价比。这招看着土,但还真有效。
说零跑成功,更多是在踩准了时代脉搏。问自己一句:当品牌光环贬值时,车企还能靠什么立足?答案只有一个,价格+配置。理想、蔚来这些牌子刚出来的时候,走的都是“高端体验”、“科技氛围”的路子,可零跑就像优衣库,每年都出差不多的T恤,便宜、舒服、耐穿,你要啥新花样?对不起,没有,只有性价比。消费者就是被无休止的价格战调教出来了,现在接受溢价的阈值低到地板下。
再说说零跑是怎么“苟”过来的。最初的S01,两门小电动,看着“潮”,实则市场不买账,三年卖不过三千台。那段日子真惨,创始人自己都得凑钱发工资。如果不是后来赶上了微型电动车那波狂潮,靠T03抢到了补贴红利,零跑估计早就凉凉了。咱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千万别和趋势作对。零跑见风使舵,直接“调头”换路子,从票子最紧的时候赴汤蹈火,砍掉了个性,死磕爆款。
后来一看,SUV市场最受众,大家都要便宜大空间,零跑也不装了,直接和理想、比亚迪对着干——你有MPV我也有,你搞六座我也上,配置至少对齐,价格直接腰斩。有人说零跑是“半价理想”,你别觉得刺耳,这词儿成了零跑最硬的广告。道理很简单,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车子首先得过日子,面子、情怀都是次要的。
那零跑这套打法,有没有啥隐忧?想想优衣库现在的处境,再看看国产小家电风潮,你就知道,极致性价比这玩意,更像一轮海选——你能Copy我,我也能Copy你,大家拼得是效率和成本,没有永远不可超越的护城河。零跑今天的优势,明天比亚迪、吉利随便就能复刻,行业里卷的不是新科技,而是谁砍成本砍得快,谁能压榨供应链的最后一点空间。
我还特别想聊聊零跑的“自研”,说得高大上,其实也很“抠门”。人家自研不是像小米那种“我干,是为了掌握核心科技”,零跑的本色是,“谁给我更便宜、更稳妥的技术我就用”。保险杠能自己造就自己造,算不过来账的芯片抢都不抢,直接买供应链最成熟的。更别提那什么四叶草架构,把各种功能凑一起,既能降本,还能卖给别人挣钱。听着好像“技术出海”,但其实就是一种“拼多多式”套利。从车厂变身“零部件供应商”,海外市场一有需求,马上套现。
可话说回来,零跑这盈利里头,真真靠卖车赚的钱并不多,还有不少“身外之财”,比如碳积分、技术授权、甚至外供电池包。有人说这叫“多元盈利”,也有人说这叫“投机”。但有一说一,在国产新势力现在这个卷到“血流成河”、没有人敢涨价的时代,谁敢不搞点副业?
不过真正考验零跑的,是车圈的下半场——也就是残酷的“规模+溢价”双重磨盘。一个企业要想长大,不能指望所有人永远只认价格,早晚有一天得在品牌、体验上使点劲。优衣库为啥能活到现在?因为它背后有一大摞供应链护城河,还有全球化视野。零跑要是只能靠“半价平替”,市场反复横跳,资本也不会一直宠着你,试问明年谁敢保证不是下一个后进者模仿超车?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中国市场确实大,但能撑起百万销量全靠主流家用车苦苦支撑,高端和溢价能力一直没真正打开。像D系列主攻25-30万区间,到底能不能突破纯靠价格战的尴尬,能不能承载起品牌的“上升期望”?照现在大陆汽车消费的趋势看,难度不小。毕竟中国消费者嘴上说理性,但真买十几二十万的“大件”,还是希望多点虚荣感和圈层认同的。
再往深处想,其实零跑的故事就是中国制造的镜像:产业体系成熟之后,人人都能做白菜价,每年都有爆款平台,出海靠的是“工业品+互联网”的效率组合。但我们得警惕——高性价比的底层逻辑容易变成“价格的内卷”,最后大家都赚不到钱,谁也不能长远发展。而且国外市场学中国做事也快,一旦他们内生获得能力,零跑这条路还能走多久?
最后想说一句,零跑这波阶段性盈利,确实给行业打了样,也让消费者再次体会到什么叫做中国制造的极致效率。可话说回来,这场“便宜好用”大赛是没有终点的,今天你领先,明天就可能变成“被追平的对象”。零跑若想真正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还得把路走的更远——不止于把便宜和配置做到头,更要在品牌、体验甚至情感共鸣上,找出真正差异化的价值。不然最后成为车圈优衣库,也许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但没人真的爱你”。
这个社会有人爱溢价东拼西凑的精致感,也有人更信实实在在的性价比;有人为新东西买单,也有人只认稳妥的公道价。你只能挑一样活。或者,像优衣库那样,把性价比真的做到极致,让所有人最后都不得不服气——但路,还很长,考验刚刚开始。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