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弹射,民用地对地?

各位老铁,最近直哥我这心里头,就像揣了个兔子,扑通扑通跳得不安稳。

为啥呢?

不是因为看啥军事大片刺激着了,而是咱这现实生活里,居然冒出来个比电影还玄乎的事儿——新能源车的电池,要搞“弹射”了!

乖乖隆地咚!

电池弹射,民用地对地?-有驾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菊花一紧,生怕哪天走在路上,一个“电池炸弹”就从天而降,那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话说前不久,山东烟台那边,搞了个“革命性”的新能源车安全技术演示。

直哥我看了那现场画面,那叫一个真切,绝对不是啥AI合成的假把式。

一辆电动SUV,车里的传感器突然“哔哔哔”地报警,检测到电池过热,眼瞅着就要“冒火”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砰”的一声闷响,那电池包就像被踩了一脚的青蛙,一下子就从车底“嗖”地弹了出去!

直飞出去足足六米远,最后稳稳当当落在一个用迷彩沙袋堆起来的“防爆弹坑”里。

哎哟喂,这场景,把我给看愣了。

这到底是民用车的安全技术演示,还是啥秘密武器的实弹测试啊?

这大块头,冒着青烟,飞出去老远,给人的感觉,就跟那“民用地对地导弹”似的,让人心头直犯嘀咕。

研发这技术的人,初衷肯定是好的。

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绝大部分用的都是锂电池,这玩意儿大家伙都懂,理论上讲,一旦遇到剧烈碰撞或者内部短路,那可真是个“火药桶”,说爆燃就爆燃,能把整辆车烧成个铁架子。

所以呢,他们就寻思着,既然电池这么危险,那不如在关键时刻,赶紧把它“弹出去”,把这个烫手山芋甩掉,这样车里的人和车子不就都安全了嘛!

这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是不是?

电池弹射,民用地对地?-有驾

就像电影里那些特工,遇到危险就扔掉身上的炸弹,只求自保。

这套路,用咱老家河南话讲,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先把自己的小命保住,至于那飞出去的玩意儿会砸到谁,那就听天由命了。

可是,老铁们,这事儿仔细一琢磨,那真是越想越后怕,越想越恐怖!

你和车子是保住了,可那个呼啦冒火、带着巨大冲击力的电池包,它弹出去之后,会变成个啥玩意儿?

它会不会变成一枚“城市鱼雷”,在街上横冲直撞?

或者干脆就是个失控的“地对地导弹”,瞄准了无辜的路人或者建筑物?

这玩意儿要是弹到行人,搞不好就缺胳膊少腿了;要是弹到建筑,那简直就是搞“定向爆破”;要是弹到旁边停着的燃油车,那可真就“弥补了油车不会被电池炸的空白”了!

这哪是安全技术啊,这分明是把危险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了别人身上,把一颗定时炸弹,抛向了茫茫人海!

咱们再来脑补几个画面,感受一下这技术要是普及了,咱们这城市得变成啥样。

就拿杭州西湖边来说吧,平时游人如织,风景如画。

某天,一辆电动车不小心追尾了前车,电池过热警报立马响了起来。

紧急关头,“砰”的一声,一块足足300公斤重的电池包,带着大概32焦耳的动能,“唰”地一下就抛了出去!

这股劲儿,大家伙可以想象一下,相当于一辆小轿车以40公里的时速撞过来!

电池弹射,民用地对地?-有驾

湖边的游客、行人,根本就来不及躲闪,共享单车更别提了,直接就拦不住!

人群立马就倒下一大片,那哭喊声,想想都让人揪心。

可那电池包呢,毫不停歇,一路火花带闪电,冒着滚滚浓烟,又冲向了另一辆电动车。

结果呢,没过多久,那辆车的电池包也“砰”地一声弹了出来,冲向了第三辆电动车……就这样,“一弹二,二弹四,四弹八……”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电池裂变”技术吗?

这可真是“首次实现电池裂变技术”,进一步“填补了没有车传车病毒的空白”!

直哥我上次听到这种链式反应,还是看刘慈欣老师的《球状闪电》呢!

这要是真在咱们的城市里上演,那可真是比电影还刺激,比灾难片还吓人啊!

这还只是在普通道路上。

要是换成地下停车场呢?

那空间密闭,一旦有车弹射,引发连锁反应,那可真是“一车弹射,全家光荣”啊!

整个停车场瞬间就能变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再往大了说,要是在高速公路上,车速飞快,弹射出去的电池包,那简直就是一枚失控的“流弹”!

要是前方不远处,正好有一辆挂着“燃、爆、腐、毒”标识的危险品运输车,哼哧哼哧地开过来,赶巧不巧,那个电池包就在它眼前爆燃了……我的天呐!

电池弹射,民用地对地?-有驾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是有很大的概率,不但你可能会跟着“蘑菇云”一起升腾起来,而且方圆五公里之内,瞬间就能开启“众生平等模式”!

这可真是“天地同寿”,谁也跑不了啊!

有老铁可能觉得,直哥我这说得有点夸张了。

确实,我承认这里头有脑洞的成分,但咱扪心自问,这种潜在的风险,谁能拍着胸脯保证百分之百不会发生呢?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那么,究竟是谁,搞出了这种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的“安全技术”呢?

根据可靠信息,研发这个项目的,是“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中心”。

“电池弹射”就是他们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

人家最初设计这个技术的原则,是“不安全不弹射”。

客观地说,人家做这个研究,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比如,这电池弹射技术,要是能严格控制,只在事故车维修的时候用,那对修理工人来说,确实能多一份安全保障——前提是,修理工人得先躲开!

但是,关键问题来了,各位老铁,在咱们这复杂多变的城市交通环境里,电池弹射的时候,以及弹射之后,怎么才能百分之百地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呢?

这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电池弹射,民用地对地?-有驾

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个烫手的山芋,为了不烫到自己,直接就扔进了人群里,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哪里是解决问题,这分明是制造更大的问题!

那除了这种“弹射”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呢?

当然有!

而且,这才是咱们真正值得投入和期待的方向!

目前国内主要攻关的技术方向有两个,这才是真正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的“战略部署”:

第一,就是主打电池热失控的“攻防战”。

这就像给电池打造一套坚不可摧的“防御系统”:换用那些脾气更稳定的材料,让电池没那么容易“发火”;电池外壳做得更结实,这样就能扛得住碰撞;还有就是想办法让电池在发热的时候,能更快地冷却下来。

这才是从内部瓦解威胁,而不是在危机时刻,把一个燃烧弹扔出去!

第二,就是大力发展不可燃、不易挥发的固态电池。

这才是真正的“终极武器”!

一旦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并大规模应用,那电池本身就成了“不燃不爆”的“钢铁堡垒”!

从源头上消除危险,让电池不再是潜在的“炸弹”,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军工级安全”啊!

直哥我今天之所以跟大家伙儿唠叨这么多,真是因为这事儿触动了我心底最深处的担忧。

咱们的城市,可不是啥“危险品试验场”,咱们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更不是可以随意拿来冒险的“小白鼠”!

真正的安全,它不是把风险从自己身上甩出去,而是要彻底地消除风险源!

咱们追求的,是全方位的防护,是让每一次出行都安心踏实!

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