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B级车销量榜单大洗牌,秦L上位,油车还是真香?
每年到四五月份,总有一波人要换车。家里老哥前阵子就嚷嚷着要把那台用了快十年的天籁换掉,说什么“现在新能源这么火,合资B级都不行了”。结果4月份B级销量榜一出来,他直接傻眼:秦L冲第一没错,但前十名里头还是清一色的油车唱主角。
这场面真是有点意思。比亚迪秦L刚上市就杀疯了,一个月16249辆,把帕萨特甩在身后,一下拉开五千多的差距。这成绩看着很唬人,但再往下看——迈腾、凯美瑞、宝马三系、奔驰C级这些熟面孔,全都还在榜单前列蹲着。海豹06DM-i也混进来排第五,可剩下的位置基本还是被合资油车占死死。
朋友圈有人发段子:“新能源再牛,也得给老迈腾让个位。”讲真,这话搁两年前我肯定觉得是玩笑,现在反倒成了现实写照。
家里那台天籁最近毛病挺多,空调偶尔罢工,上次还因为变速箱异响去修理厂待了一周。我爸本来心动过Model 3,看数据一个月卖五千多台,还以为纯电能翻身。可等他试驾完回来一句话:“后排坐着憋屈啊!”说到底,大部分纯电车型都是拿燃油平台改出来的,中间地板鼓包高得离谱,腿脚根本伸不开。他吐槽:“花二三十万买个夹生饭,不如继续加点钱买新款帕萨特。”
说起来,这次销量榜最扎眼的地方,就是除了秦L和海豹06DM-i,其它国产新能源全都靠边站。特斯拉Model 3第十一名,再往后蔚来ET5才4602辆。这俩已经算纯电领域扛把子了,可跟燃油主力比起来,那差距像山沟对大坝。有网友评论,“外国品牌触电即死”,原先雅阁稳居前三,如今跌到第八;蒙迪欧、英仕派更惨,都快找不到影儿了。
其实不少人选中型轿车就是图个空间和舒适性。我同事小李去年入手奔驰C PHEV,以为能享受豪华+省钱双重快乐,用了一年直呼被骗。“充一次电麻烦得很,每回打开盖子找半天口,还得弯腰钻缝隙。”最坑的是后备箱塞满动力电池,只能放两个登机箱,大号行李箱想带出门?做梦吧!小李吐槽道,“这哪是升级,是自废武功。”
合资品牌其实也不是没想法,人家也搞插混,也推纯电,比如宝马i3、雅阁PHEV啥的。但你细品这些车型,要么空间缩水,要么用起来不顺手,总感觉不像专门造新能源那味儿。有老司机留言,“花二十几万买个‘半路出家的’插混,不如一步到位选自主正经平台。”生活嘛,有时候不能只信参数表,更要信屁股底下那种真实感受。
我朋友阿豪最近研究红旗H5,说自己支持国货情怀max。他媳妇嫌弃红旗标太显眼,每次停车总有人围观拍照,小区保安都记住他们家新“官”上任。“你别说,自主品牌现在越做越像样,我开出去一点不怵隔壁邻居的新雅阁。”阿豪嘴上硬气,其实心里琢磨:如果预算够,下回是不是该考虑一下那些配置拉满的新势力?
还有一个现象挺逗,现在很多国产中大型新能源价格压到了原本B级轿车区间,本来准备咬牙提迈腾的人,一转头发现,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大的空间、更高配置,就开始犹豫。这波操作让不少传统合资B级失去了优势。一哥们直言:“以前20万能落地,现在25万起步,还没以前耐造,我干嘛非盯着它?”
不过有些东西还是经典耐打,比如凯美瑞这种常青树。今年虽然整体排名没有掉太狠,但销量明显缩水。一问原因,有家庭用户抱怨:现在孩子长大需要带娃装备,装载能力变成刚需,那些为了安全加厚底盘或者牺牲储物空间搞出的设计,看似高级,用起来却鸡肋。不少年轻夫妻最后选择退而求其次——“与其纠结进口大牌,不如省心点直接入手国产旗舰”。
讲真的,这届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对新技术接受度高,但不会盲目追风潮。一位老司机神评总结得妙:“宁愿慢慢熬等下一代真正的平台革新,也不愿当第一批小白鼠替别人踩坑。”
听说马自达EZ-6和日产N7马上上市,还有不少人翘首以待,希望下一轮市场厮杀会更精彩一些。有业内人士私聊我,说今年年底可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到时候谁能守住江山不好说。不过目前来看,无论自主还是合资,都处于调整期,各种组合拳频繁出招,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不断更新中。
回头看看这个四月,中型轿车市场热闹归热闹,本质上大家关注焦点始终绕不开几个关键词:实用、省心、不折腾。从修理厂师傅到楼下遛弯的大爷,从办公室白领到滴滴司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和取舍方式。而那些表格里的数字背后,其实藏着无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或许某一天,你突然发现排行榜上的冷冰冰数据,就是你自己日常柴米油盐的小缩影呢?
今天互动时间来了,如果只能从这份4月B级榜单挑一款作为家庭唯一座驾,你会优先考虑哪个?理由可以随便写,比如谁家的维修店离你近、小孩喜欢哪个logo最好看,又或者哪款座椅睡觉舒服……留言分享你的奇葩理由,下个月我们一起盘点最接地气的购(tu)买(cao)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