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湖君看了一部电影叫《根本停不下来》,虽然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但是从头到尾明晃晃的讽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存在的致命痛点。
2025年5月16日,《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正式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计划替代现行推荐性国标,并升级为强制性标准。这意味着,未来所有乘用车及轻型载货汽车(M1/N1 类)必须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中国市场大规模普及 AEBS 进入倒计时。新规不仅扩大了适用范围,还新增了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要求,并引入仿真测试,技术门槛显著提高。有相关专家预测,该标准最快将于 2026 年全面实施,倒逼车企加速技术升级。
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被称为 “汽车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障碍物,在驾驶员未及时反应时自动刹车。数据显示,安装 AEBS 的车辆可减少 38% 追尾事故,降低 25% 致命碰撞概率。全球多国已将其列为强制配置:欧盟 2022 年实施,美国要求 2029 年前新车全覆盖,日本 2021 年推行。
据乘联会数据,2025 年 1-2 月,中国乘用车 AEBS 整体装配率仅为 56.5%,新能源车略高(62.9%)。价格分层明显:32 万元以上车型装配率超 93%,而 8 万元以下车型不足 3%。低价车型的空白将成为新规落地后的主要增量市场。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其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就在前不久,安徽宣城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五菱缤果电动汽车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起火,短时间内便被熊熊大火吞噬。车主徐先生表示,车辆从未经过私自改装,也没有遭遇过碰撞事故,因此他怀疑车辆自燃是由于电路设计或电池质量问题导致的。这起事件并非个例,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时有发生,每一次都牵动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
无独有偶,在 3 月底,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电动汽车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爆燃,车内三名年轻女性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家属通过社交媒体对车辆安全性提出了诸多质疑,如 “车门锁死无法逃生”“电池爆燃加速悲剧” 等。尽管小米方面回应称车辆符合国家标准并提交了行驶数据,但家属对检测透明度表示不信任,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舆情的发酵。此外,小米 SU7 搭载的 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也受到了质疑。据了解,事故发生时,车辆虽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并发出预警,但留给驾驶员的接管时间极短,远超人类反应极限。
这些新能源汽车事故的频繁发生,凸显了汽车安全的重要性。而此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 AEBS 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从政策层面来看,新规的实施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AEBS 系统能够在关键时刻自动刹车,有效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危害,为驾驶员和行人提供了额外的安全防护。特别是对于那些驾驶技术不够熟练或者容易分心的驾驶员来说,AEBS 系统的强制安装无疑是一道 “生命保险”。
对于车企而言,新规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车企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确保车辆配备的 AEBS 系统符合新的标准要求。这将促使车企不断优化传感器性能、改进算法,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AEBS 系统的强制安装也将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升级。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市场需求有望大幅增长。同时,这也将加速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汽车,都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车企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产品的安全性。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安全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希望在新规的推动下,汽车行业能够迎来更加安全、可靠的发展新时代,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放心出行。
最后,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这部《根本停不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