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小程序,地图上共享单车的位置不再是一团模糊的图标,而是精确到30厘米的精准坐标。在湖南株洲街头,一场由北斗技术引领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革命正在悄然改变城市出行。
2025年6月30日,株洲经开区北斗大厦前,一排崭新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整齐排列。随着启动仪式的举行,全国首例“北斗时空智能+电动自行车”创新应用场景正式落地株洲。
首批5000辆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陆续投放株洲核心城区,预计年内将增至1万辆。
“用户停车找车难、企业管车难、政府监管难——这三大行业痛点终于有了破解之道。”千寻位置的技术专家在启动仪式现场介绍道3。在株洲主城区的天元区、芦淞区、石峰区、荷塘区等区域,市民只需打开“北斗千行”小程序,就能体验厘米级精度的找车、用车服务。
01 北斗破解行业三大痛点
共享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解决方案,长期以来面临诸多管理难题。用户常常在APP上看到附近有车,却在目的地转了几圈也找不到车辆;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车辆调度和维护;政府部门则苦于乱停乱放现象难以根治。
株洲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这些痛点将迎来系统性解决方案。北斗时空智能技术首次被深入应用到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从硬件升级、平台应用到管理监控。
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曹慧泉亲临现场,市长陈恢清宣布北斗共享电动自行车正式启动运营,并为千寻位置在株洲的全资子公司揭牌。这一政企合作模式,为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不仅仅是投放一批新车,而是打造一个智慧、低碳的城市出行新生态。”千寻位置副总裁辛鑫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株洲作为项目落地的首个城市,将形成示范效应,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02 “云-路-端”三位一体的技术革命
这项创新应用的核心在于千寻位置自主研发的“云-路-端三位一体北斗时空智能服务体系”38。这一技术体系实现了从终端到云端的全链路赋能,将传统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定位精度从10米级提升至30厘米级。
在车辆终端,每辆共享电动自行车都植入了千寻位置自研的北斗时空智能芯片BG1101BD。该芯片能够接收千寻知寸FindCM厘米级定位服务,让用户找车不再“大海捞针”。
在路端,运营人员采用北斗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终端,结合“数字孪生电子围栏”技术,对停车点进行厘米级精准测绘标定。只有当车辆与停车点位置数据匹配成功时,系统才允许用户落锁停车,彻底解决乱停乱放问题。
在云端,“共享电动自行车运营平台”作为中枢大脑,实时掌握每一辆车的精确位置和状态。该平台基于千寻位置的北斗时空智能能力,为城市管理者提供车辆运行轨迹和状态的实时监控,实现车辆智能调度和高效监管。
针对城市高楼林立导致的卫星信号遮挡问题,项目还应用了千寻位置自主研发的大气推理大模型等创新技术,从源头优化定位不准的问题。
03 新国标下的行业变革
株洲项目的落地恰逢其时。2025年1月,由工信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共同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新国标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新国标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特别规定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北斗模块。家用电动自行车虽不强制安装,但需预留接口供用户后期加装。
“北斗定位器已不是简单的定位设备。”一位行业专家解释,“它支持北斗双频定位,空旷环境下水平精度≤10米;具备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可实时采集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还能检测车辆异常震动,如碰撞、非法位移等,并触发即时告警”。
新国标还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规定塑料总质量不能超过整车质量的5.5%;完善了防篡改要求,杜绝非法提速行为;同时将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满足消费者续航需求。
04 株洲模式:北斗产业的新引擎
作为全国首个“北斗时空智能+电动自行车”创新应用场景,株洲项目不仅解决了共享出行难题,还为北斗产业在华中地区的发展装上了强力引擎。
千寻位置在株洲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千寻时空网络(湖南)有限公司,作为其华中区域总部。该公司将以株洲样板案例为依托,在华中区域和全国进行规模化复制;同时打造“创新场景解决方案中心”,推动北斗技术与AI、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计划建设“北斗时空增强网华中分中心”,在株洲建立首个区域时空数据运营中心。这一布局将促进时空数据运营与增值服务的发展,落地一系列北斗规模应用场景,并向全国推广。
千寻位置作为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科技公司,已累计接入终端设备超过23亿台。在共享两轮车领域,该公司此前已助力600万辆共享两轮车接入北斗时空智能服务。
株洲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千寻位置在共享出行领域实现了从芯片模组、精准时空服务、数字孪生电子围栏到北斗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的全链路赋能。
株洲街头的蓝色共享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新风景。这些搭载北斗芯片的车辆运行数据实时汇入城市交通大脑,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千寻位置在株洲建立的首个区域时空数据运营中心,正在将这一模式辐射整个华中地区。随着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更多城市的居民将体验到北斗技术带来的出行变革——找车时间从10分钟缩短到10秒钟,乱停乱放减少80%,城市街道回归整洁有序。
这场从株洲出发的技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