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

10月10号,倍耐力在山东济宁搞了个活动,说是来中国干了20年,得庆贺一下。

这公司我挺熟的,轮胎里的“高富帅”,一直走高端路线。

会上那个叫安德烈亚·卡萨卢奇的老外,是他们大老板,开口就说:中国现在是重点,以后还是重点。这话听着简单,可放眼下这个节骨眼上,真不一般。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为啥呢?因为整个轮胎行业快冻僵了。

你看米其林,上半年赚的钱比去年少了一大截,利润直接掉了快三成。

普利司通更惨,净利砍掉四成多。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优科豪马虽然收入涨了点,但挣到手的钱也缩水了两成多。

国内也不好过。

什么通用股份、风神、贵州轮胎、赛轮、玲珑……一堆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没一个好日子过,净利最少跌7个点,最多跌了快八成。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9月份的数据最吓人。

一条轿车胎放在仓库里,平均要等46天才有人买,比去年多了9天。

经销商压着货,钱转不动,厂里还在拼命出货,越堆越多,恶性循环,谁都不好受。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可就在这个时候,倍耐力反而要加钱投中国。

不是小打小闹,是要增资,把他们在神州工厂的股份提上去。

这事你细品,有点反常。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但他们自己过得其实不错。

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了他们全球销售额的11%,听着不多,但关键是——卖的都是贵的。

90%以上的产品属于高价值款,换句人话就是:一条胎能顶别人三条卖。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今年上半年,他们全球卖了35亿欧元左右,还涨了点,利润更是猛增14.4%。

别人亏得底裤都快没了,它还能数钱,你说气人不气人。

原因在哪?就俩字:定位。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倍耐力从没跟人拼低价。

它的工厂,比如济宁这个神州公司,专做高端胎,特别是给新能源车配的那种大尺寸型号,23寸、24寸起步,安静、耐磨、省电,专治电动车的各种毛病。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超58%了,几乎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电动的。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这些新车对轮胎要求完全不一样。

要跑得远,就得滚动阻力小;要舒服,就得静音好;电机一踩就有劲,轮胎还得扛得住扭力。

普通胎根本撑不住。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倍耐力早几年就开始研究这些东西,技术攒下了,现在正好赶上风口。

他们最早2005年就在济宁和华勤集团搭伙开工厂。

2018年又一起搞了个新公司,叫神州轮胎,当时倍耐力出了六千多万欧元,拿了49%股份,合同里写得明白:2025年底前可以加到70%。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现在时间快到了,它动手了。

这不是单纯想多分点钱,而是要拿控制权。

厂子是我的,我说了算,才能按我的节奏推新技术、扩产能。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说到这儿,还有个背景很多人不知道。

2015年,咱们中国的化工集团花77亿美元买了倍耐力不少股,成了大股东之一。

结果去年意大利政府跳出来,用所谓的“黄金权力”查我们企业,今年5月正式说:中化对倍耐力的控制结束了。

轮胎行业降温,大厂赚不到钱,倍耐力却逆势加码,盯上了中国市场-有驾

这事儿说明哪怕合作这么多年,核心技术、关键资产,人家还是攥得紧紧的。

但反过来,倍耐力也没撤走,反而继续加码。

因为它看明白了,在中国搞制造不行了,但搞“高端+本地化”行得通。

从2018年开始,他们的四大黑科技都在中国落地了。

胎面自修补、缺气也能跑、降噪系统、专门给电车设计的配方,全都能在国内生产。

2022年,连亚太研发创新中心都建在了神州工厂。

这不是代工厂了,是真刀真枪搞研发的地方。

今年2月,华勤那边又砸15个亿,准备再扩400万条半钢胎产能,专门配套华为鸿蒙智行、理想、蔚来、小米这些新势力。

两边想法完全对上了——抢原厂订单,绑死高端电动车。

目前倍耐力在中国有三个厂,一年能产1500万条乘用车胎,200万条摩托胎,员工五千多人。

神州这边一直在升级厂房设备,整车厂排着队想拿货。

一边是倍耐力供不应求,一边是行业整体库存爆仓。

这对比太鲜明了。

我个人觉得吧,倍耐力这一招,其实是给整个行业甩了个耳光。

以前大家只会埋头扩产,以为量大就能赢。

现在不行了,路走窄了。

但只要你能钻进一个细分领域,比如新能源专用胎,哪怕外面天寒地冻,你屋里照样暖和。

普利司通也在投钱,米其林沈阳厂扩产静音胎,都在赌这条路。

问题是,明年新建的轮胎产能又要上亿条。

供远大于求,迟早有人熬不住。

那些还在拼价格、没技术的小厂,要么转型,要么被吃掉,没第三条路。

倍耐力这次掏钱增资,不是喊口号,是拿真金白银投票。

它赌的是:未来不属于便宜货,属于能解决问题的好东西。

我看这局,它赢面不小。

车子越来越智能,轮胎也不能再当消耗品看了。

谁先把它变成“性能部件”,谁就能活下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