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的轮胎能不能上高速,注意这三点,否则很危险

对于每一位驾驶员来说,汽车轮胎的安全都是头等大事。

日常行驶中,轮胎被钉子或者尖锐物品扎破是常有的事,这时候一个问题就会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这补过的轮胎,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地开上高速公路?

有的人说没问题,补好了跟新的一样;有的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补过的轮胎能不能上高速,注意这三点,否则很危险-有驾

街边修车铺二十块钱就能搞定的补胎,和4S店里动辄上百元的修补,差别又在哪里?

这些疑问,确实困扰着不少车主。

实际上,补过的轮胎能否上高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可以回答的,它取决于一系列科学且严谨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当,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不是所有位置的损伤都可以修补。

轮胎作为一个整体,其不同部位的结构和承受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把轮胎主要分为三个区域:胎冠、胎肩和胎侧。

胎冠就是轮胎正中间接触地面的、布满花纹的部分,这里是整个轮胎最厚实、结构最强的地方,内部有多层钢丝带束层提供支撑,就是为了应对路面的各种冲击和摩擦。

如果您的轮胎是被钉子扎在了这个区域,那么还有修补的可能。

补过的轮胎能不能上高速,注意这三点,否则很危险-有驾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一般行业内的共识是,如果穿刺的孔洞直径超过了6毫米,那么这条轮胎的结构损伤就已经过大,失去了修补的价值和安全性,必须直接更换。

6毫米大概相当于一支普通香烟的直径,车主可以此为参考。

然而,如果损伤发生在了胎侧,也就是轮胎的侧壁部分,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胎侧是轮胎最薄弱的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行驶中提供缓冲和柔韧性,吸收路面颠簸,保证乘坐的舒适性。

因此,它的内部没有胎冠那样强大的钢丝层保护,结构强度非常有限。

在高速行驶,特别是转弯时,胎侧会承受巨大的、反复的弯曲和挤压形变。

如果在这样一个脆弱且动态变化剧烈的部位进行修补,补丁很难与原有的橡胶结构牢固结合,在高速离心力和侧向剪切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补丁脱落甚至胎壁撕裂,直接引发爆胎,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行业内有一条铁律:胎侧受损,无论伤口大小,绝对不能修补,唯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更换新轮胎。

补过的轮胎能不能上高速,注意这三点,否则很危险-有驾

其次,在确定了损伤位置可以修补后,修补的方式更是直接决定了安全性的关键。

市面上常见的补胎方法主要有三种,其可靠性天差地别。

第一种是外部胶条修补法,俗称“扎条子”。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无需拆卸轮胎,修车师傅用一个锥子将一个涂满胶水的橡胶条强行塞进破损的孔洞里即可。

这种方法价格极其低廉,但安全性也最低。

它只是从外部进行了简单的堵漏,无法与轮胎内部的气密层完美结合,时间一长,胶条老化收缩,很容易出现慢撒气。

更危险的是,这个破损的孔洞并没有被完全封闭,雨水和湿气会顺着缝隙渗入轮胎内部,腐蚀里面的钢丝层,导致钢丝生锈断裂,轮胎的结构强度会受到严重破坏,成为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应急,绝对不推荐用于长期行驶,更别提上高速了。

补过的轮胎能不能上高速,注意这三点,否则很危险-有驾

第二种是内部贴片修补法,也叫冷补。

这种方法需要将轮胎从轮毂上拆下,从轮胎内部对破损处进行打磨,然后涂上专用胶水,粘贴上一块特制的橡胶补片。

这种方法相比扎胶条要可靠得多,因为它修复了轮胎内部的气密层,能有效防止漏气。

但是,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只处理了内部,外部的那个孔洞依然存在,石子、沙土、水分还是有可能嵌进去,对轮胎的帘布层造成长期的潜在损害。

目前公认最可靠、最安全的修补方式是蘑菇钉修补法。

顾名思义,这种补丁的形状就像一个蘑菇,它有一个长长的“柄”和一个圆形的“盖”。

修补时,技师同样需要拆下轮胎,将蘑菇钉的“柄”由内向外穿过整个穿刺的孔洞,然后将“盖”像贴片一样牢固地粘贴在轮胎内壁。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像贴片一样从内部封堵了气密层,同时那个“柄”也完美地填充了整个孔洞,将内外彻底隔绝,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轮胎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气密性。

补过的轮胎能不能上高速,注意这三点,否则很危险-有驾

这种修补方式工艺要求更高,价格也相对昂贵,通常在八十元到两百元不等,但它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即便是要求极高的飞机轮胎,也采用类似的原理进行修补。

最后,轮胎修补完成后的后续工作同样不可忽视。

只要是进行了拆装轮胎的修补,就必须重新进行车轮的动平衡检测。

因为补丁(特别是蘑菇钉)本身是有重量的,这点重量虽然微小,但在高速旋转下会被放大,造成车轮不平衡,导致方向盘在特定速度下发生抖动,不仅影响驾驶舒适性,还会加速轮胎的不规则磨损和悬挂系统的损坏。

此外,对于补过的轮胎,最好能调整其安装位置。

对于绝大多数前轮驱动的家用车来说,前轮承担了驱动、转向和大部分制动力的作用,负荷最大。

因此,将补过的轮胎安装在负荷相对较小的后轮,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安全的做法。

同理,后驱车则可以考虑将补过的轮胎换到前轮。

综上所述,补过的轮胎并非高速公路的禁忌,关键在于是否遵循了科学的原则。

只要确保损伤位于胎冠且直径小于6毫米,采用了可靠的蘑菇钉或至少是内部贴片法进行专业修补,并且在修补后认真做了动平衡和合理的位置调换,那么在我国120公里/小时的法定限速内行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车主在选择修补服务时,切不可只图便宜省事,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有信誉的店家,问清楚修补方式,必要时亲自监督操作过程,这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