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新闻那叫一个密集,但9月最让人"哇塞"的,还得是华为乾崑和广汽集团搞了个大动作——双方高调宣布联手打造的智能汽车高端品牌"启境"正式落地!
这可不是简单签个合作协议,人家把技术路线图、产品规划甚至首批车型量产时间都甩出来了。
要知道,华为之前和赛力斯、长安这些车企合作已经够吸睛了,这次拉上广汽这个老牌国企,还专门搞了个新品牌,到底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
广汽之前和华为的合作模式一直被外界猜测"留了一手",这次"梭哈"推新品牌,是不是意味着要跟其他车企"硬刚"到底?
9月19日官宣现场为啥"燃爆"?
技术共享模式才是真厉害?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9月19日华为乾崑和广汽在广州搞了场发布会,现场没整那些虚头巴脑的PPT,扔出好牌——"启境"品牌定位"智能豪华新能源汽车",首批车型将搭载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ADS 4.0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系统。双方宣布联合研发下一代智能驾驶芯片和超充技术,目标2026年推出全球首款"无图全场景智驾量产车"。
当时很多人以为华为和车企合作就是"卖方案",就像手机厂商用安卓系统似的,车企自己当"组装厂"。
结果这次官宣打脸!
华为不仅提供技术,还和广汽成立联合实验室,双方工程师坐一块儿搞研发,连芯片环节都要一起啃。
为啥这么拼?
因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会上说了大实话:"智能汽车的未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生,广汽懂造车,我们懂技术,绑一块儿才能干翻传统豪车!"
这事儿的关键在于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正在加速,车企面临着要么自己砸钱搞研发(比如小鹏,每年研发烧几十亿),要么买现成方案但受制于人(比如某些品牌用外资智驾系统被吐槽"水土不服")。
华为和广汽这次合作,等于一边有全球领先的ICT技术(华为),一边有几十年造车底蕴和供应链体系(广汽)。
两者一结合,把"技术+制造"的短板全补上了。
乾崑智驾+广汽制造=厉害组合?
这些黑科技到底多能打?
咱先说说华为乾崑这边——作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尖刀连",乾崑智驾ADS 3.0已经让问界M9、智界S7这些车成了"网红",最牛的是它的"无图智驾"技术,不用提前录入地图,靠激光雷达+摄像头+算法就能识别复杂路况。
去年在重庆山城测试时,连老司机都喊"绝"。
而这次升级到ADS 4.0,据内部人士透露,算力翻倍到400TOPS,还能识别"鬼探头""加塞"这些极限场景,甚至能预判行人下一步动作。
再看看广汽,别以为它只会造燃油车!
这几年广汽埃安在新能源领域可是闷声发大财,AION S系列在网约车市场占有很高份额,埃安V Plus的续航做到700公里+。重要的是,广汽有自己的电池工厂(因湃电池)、电驱系统(锐湃电驱),连芯片都在布局(参股粤芯半导体)。
这次和华为合作,广汽负责整车制造、供应链管理和线下渠道(全国超2000家4S店),华为负责智能化和核心技术,相当于"你造车身我装大脑",分工明确到连螺丝钉都省了。
举个例子,之前某新势力品牌自己搞智驾研发,结果因为数据量不够导致识别不准,用户吐槽"智驾不如人工";而华为有全球几百万台搭载鸿蒙系统的车在跑,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够训练模型几百次,再加上广汽的实车测试资源,两者一结合,相当于"理论+实践"双buff加成。
为啥非要组新品牌?
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的"联姻"能走多远?
可能有人要问:华为之前不也和赛力斯(问界)、长安(阿维塔)合作吗?
为啥非要拉着广汽单独搞个"启境"?
这里头的门道可深了。
看市场定位——赛力斯主打"高端科技感"(问界M9均价50万+),长安阿维塔走"时尚年轻风"(目标用户是25-35岁都市白领),而广汽本身有深厚的家用车和商务车基础(比如传祺M8是MPV销冠)。这次"启境"明显瞄准的是"智能豪华家庭用户"(比如30-45岁有娃的中产家庭),既要智能体验又要舒适空间,和现有品牌形成互补。
其次看合作深度——以前的合作模式大多是"华为提供方案,车企贴牌生产"(比如问界M5早期),但这次成立联合品牌,双方股权绑定(虽然具体比例没公布,但业内猜测华为至少占技术股)、研发团队共用,甚至连售后服务都统一标准。
这就好比谈恋爱和结婚的区别——以前是"试试看",现在是"过日子",谁怂了都得赔大钱。
深层的原因是行业趋势——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但竞争也白热化了:特斯拉有FSD、比亚迪有刀片电池+自研芯片、蔚小理在拼服务……华为和广汽如果不深度绑定,很可能被"卷"成炮灰。
而"启境"独立品牌,既能避免和广汽现有车型左右互搏,又能集中火力打高端市场,简直是一步"进可攻退可守"的妙棋。
网友都在问这些问题,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Q1:华为会不会又当"甩手掌柜",最后品牌被广汽带偏?
A:放心,这次华为可是"带着嫁妆来的"——不仅出技术,还派了几百人的核心团队常驻广汽研发中心,而且"启境"的智驾系统必须通过华为的严苛测试(比如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广汽想"偷工减料"都没门儿。
Q2:和特斯拉、蔚小理比,"启境"有啥优势?
A:特斯拉强在软件迭代快,但品控和售后一直被吐槽;蔚小理服务好,但续航和智驾还有差距。"启境"整合了华为的智能(全球领先)+广汽的制造(靠谱耐用)+国企的售后体系(网点多),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Q3:普通消费者啥时候能买到?
价格贵不贵?
A:官方透露首批车型会在2026年上半年上市,定位中型SUV和中大型轿车,价格区间预计30-50万(参考问界M7和阿维塔11),但考虑到广汽的成本控制能力,可能会比同配置的进口车便宜。
结语:这场合作不是"抱团取暖",而是要"掀桌子"!
从2025年车圈的动向就能看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造车便宜",而是"谁能把车造得更聪明、更可靠"。
华为乾崑和广汽的"启境"品牌,表面看是一次企业联手,实际上是一场针对传统燃油豪车和低端新能源车的"降维打击"。
当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智能化"时,他们已经把"智能+豪华+可靠"打包成套餐;当友商还在单打独斗烧钱时,他们已经用合作模式把成本和技术都拉满。
所以啊,别光看热闹——这可能是中国智能汽车在全球舞台上,和特斯拉、BBA这些巨头"掰手腕"的开始。
至于"启境"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咱2026年新车上市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