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逆转格局续航1000公里,但成本为何暴增至10倍?

看着新闻说,1000公里续航、零起火、还灵活弯折的固态电池要来了,别说你不心动,我都忍不住想订一辆“新能源小坦克”,转头一看价格表,固态电池的成本直接干翻液态电池五到十倍,立马清醒,跟做梦抽大奖差不多刺激,科技的饼画得越来越大,但市面“吃饱肚子”的人还真没几个,这固态电池,是要变成全民神器,还是实验室搞气氛的限定款?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事到底咋回事,真有谱没谱?

固态电池逆转格局续航1000公里,但成本为何暴增至10倍?-有驾

有的人兴奋到不行,说固态电池终于要上车了,这下纯电车一脚油门就能去哈尔滨泡澡,稳得一批,安全还杠杠的;但是也有一票人喊,这东西离谱,成本高得让人自闭,堆梦想可以,但别砸钱包,谁都不傻,钱不是捡来的,问题可远不止价格,什么产业链、设备、材料、工艺,哪一样都得滴血升级,不整明白,就是新瓶装老酒,还得看这些“硬核科技”能不能走出实验室,别到时候,车厂开发布动静大,但马路上见不着真主角,技术突破一波接一波,钱,还是横在那里,甭管新闻怎么吹,批量用上,那才叫真本事,连我家小区大爷都说,技术厉害归厉害,买单的还是老百姓,贵得太离谱,就当看看热闹了,这场“电池风暴”,到底能不能刮到咱身边?里头的门路,真不少。

表面上固态电池是“科技界的奥斯卡影帝”,安全能扛针刺,续航能吓唬马自达,材料还能弯来绕去,感觉快要走进我的洗衣机和电火锅了,往深里扒拉一层,发现这玩意儿的技术路线,都是三国演义,三家争鸣,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谁都不服谁,硫化物像短跑冠军,能量密度拉满,速度飚得飞快,可惜脾气爆,活性太高,安全线老拉红灯,气味也不太亲民,宁德时代是真敢上,有点“悬崖勒马还踩油门”的味道,氧化物这条路更像老学究,清陶能源弄的400℃热稳定性,安全到有点教科书,适合做高端储能跟高档车的“保险大盾”,可惜设备复杂得让人头大,良品率想看高点也得念经,聚合物呢?更像家里的“暖宝宝”,柔性强,已经跑进了小米手机,哪弯哪折没问题,但能量密度还迷迷糊糊,想让车跑长途,得再发愤几年才行,这仨技术,跟斗地主似的,一个主攻、一个主守,还有个打游击,到最后能不能一家独大,真得看市场和政策下哪张王牌。

固态电池逆转格局续航1000公里,但成本为何暴增至10倍?-有驾

看起来,2025年要成固态电池“转正”的关键年,人民日报都报道国家团队攻破核心技术,看着挺有面子,但是回头一看市场,怎么还闻不到什么“新鲜电气”味呢?技术牛没错,可材料供应、设备调校、良品率全是大坑,别说普通厂子玩不起,大玩家也得掂量掂量家底,举个例子,硫化锂2023年八万一公斤,2025年掉到两万,降得够狠吧,但液态电池那边原料才几千块,还是差着一条街,这还只是材料账本,关键,设备精度、调试都是“隐形杀手”,先导智能设备牛是牛,微米级精度让人眼馋,可造价高、周期长、小厂看一眼就退了,这就跟小区健身房新上了进口器械,会员费也得翻翻,这种“高端定制”路线,让固态电池现在只能搭高端车或者储能站,真正做到“全民普及”,还差十万八千里,别说街坊,连我那平时啥都想试的新媒体同事,这回看着都说“醒醒,先存钱”,成本那道坎,真不是拍脑袋能迈过去。

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大局已定?真相还在后头,这 场电池革命实际上是一出全球大戏,人人都想拿主角剧本,咱中国玩团队作战,招兵买马,宁德、比亚迪、国轩高科,研发团队一个更比一个大,宁德上千号人,比亚迪喊着2027年实现商用,搞得像打春晚节目单,国轩高科中试线也行,已经能一年做0.2GWh的电池,效率拉满,日本走另一条,丰田手里攥着硫化物专利,骨子里稳,动作慢但步步到位,欧盟则玩“配对”,宝马和宁德联合,玩的是“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组合,大家都在攒牌,谁投得对,最后才能笑到嗓子眼,彪悍的数据也来一波,2024年头十个月,全球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前五名,三家是中国企业,咱说,这哪还只是实验室热闹,明明就快成产业链大比拼,前几天我家小区电工还感慨,说急啥啊,新能源革命,本质就是拼耐力赛,有钱、肯拼、能活下来的才叫赢家,别看一时名气大,真落到地面还得过关升级,全球这张牌桌,每人都想添油加火,最终主角,谁担得起?

固态电池逆转格局续航1000公里,但成本为何暴增至10倍?-有驾

别看头部企业轮番刷榜,量产路上还是没跑了那点老问题,大规模应用成本还吊着,人家技术员说,2030年前后有望降到液态电池的1.5倍,各位,1.5倍听着不多,但电动车普及还得看售价,花同样的钱多开三分市,谁不想?再有,安全标签虽是固态电池招牌,穿针刺枪打都不怕,可那批数据启动的时候,后端的产业链跟不跟得上,存疑,量大了之后,能不能保证99%都安全?出个事故就能上热搜,普通人信心还是始终挂着钩,别的不说,据前阵子艾瑞调研,新能源汽车用户接触新电池的最大顾虑,一半又回到安全和售后保障,正如保险公司说,理论上未来可降保险费20%,可问题是,这20%怎么算到你我头上,怕是还有一段马拉松,另一头,国际合作看着风风火火,实际上政策分歧、产能分割,大多是“各人扫门前雪”,统一标准谈何容易?有一回我看到朋友圈段子,朋友刚买新车,唠家常还说,“固态电池再香,价格一跳水我立马换车,要不就等下一波热搜,熬过去才是本事”,你这事还远着呢。

大家都夸固态电池,安全省心、能跑又能弯,技术是绝了,梦想更是无限,开发布会搅热搜没毛病,鼓掌也是应该的,但咋就没提那些“高端产品价格亲民化”的神操作?咱先夸夸那些说“很快就能普及”的,心是真大,这成本半天降不下来,爱车得先爱钱包,光靠梦想打折,谁都不会去4S店抢购,这事实一边说“要让国人都能买得起”,一边又捏着高端技术迟迟不放价,这不是嘴上飞天,手里捧地砖嘛,别的不说,能把“还没落地”操作成“一切都好”,这话术,我是服了,新闻联播和朋友圈都乐得起飞,可大家心里都明白,离真正普及,还差一大截儿呢!

固态电池逆转格局续航1000公里,但成本为何暴增至10倍?-有驾

现在不少人喊着固态电池马上上路,说不几天就百姓都能用上了,也有朋友觉得离实现民用还赶不上火星种土豆,那要是真让大家年底去4S店买车时多掏一半的钱,你觉得值不值?如果让你选,是追逐新技术的风头,还是买只用得住的老电池?你怎么留言说说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