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蔚来都慌了:纯电跑450公里,这种变态增程车把游戏规则改了

理想、蔚来都慌了:纯电跑450公里,这种变态增程车把游戏规则改了

01 能开纯电,就没人愿意烧油。这是我见过的“用车潜规则”。

前两天,朋友车群里有人问:“买了增程的问界M7,日常都纯电开,增程器一年都没用几次。这是不是买贵了?”

我听完,只想说,其实大家都这样。特别是理想、蔚来这些高端牌子的车主,有调研显示,增程版问界M9用户,90%公里数是用电跑出来的。油箱几乎是应急用,增程器像是放着安心,真用上的时候一年两三回。

说白了,大家还是想享受安静、顺滑的纯电体验嘛。

可惜的是,前几年国产增程车基本没法做到长距离纯电跑。纯电续航一到200公里就喘气,跑远点就得烧油。充电又慢,四五十分钟才加满一小格电。有一回,我试驾一辆刚上市的新车,要赶时间,结果比亚迪超充站5分钟换了一拨人,我车还卡在那没充完。这种“慢如蜗牛”的体验,真不敢苟同。

02 但现在,有一款车好像不按套路出牌了:智己LS9。

这家伙搭载了66度的宁德时代电池,450公里的纯电续航直接拉满。800V高压快充,只需要15分钟就能补能310公里,最大充电功率达到268kW。简单讲,这数据已经和主流纯电车一个级别了。

我第一次看这组参数的时候,脑子里蹦出一句话:这不把增程器当“备胎”了吗?以前是油箱救命,现在是真成“保险”。

打个比方,增程器在这车里,好像是你家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宝。平时想不起来用,用了就知道它到底有多保险。假如充电站被占了,被修了,一脚油门还能上路。这才是真“变态”的组合。

03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纯电这么给力,增程器还有啥用?是不是厂家在自砸饭碗?

我遇到过一个有意思的维修案例。一位蔚来的车主,纯电跑全国自驾,发誓“坚决不用增程”。结果有一次,进青海,充电站地图上标了,现场没了。他蹲高速服务区啃了半小时方便面,手机快没电,车也差点趴窝。后来,无奈启动增程器,其实心里感慨,“幸亏有备胎。”

说人话就是,纯电用得爽,但中国的超充、换电点位分布很不平均。大城市随手一查,随处都有。三四线城市、景区、乡下,有时候就像凌晨找24小时便利店一样,全靠运气。GB 9743-2024的标准也只是给了大家底线,但实际生活比标准复杂多了。

所以,大电池加增程,就是一套“后手”。高速车少,跑长途,停车休息的15分钟就能补满一半电。实在不行,油箱兜底。跟纯电车比,不怕充电桩坏;和插混比,不怕纯电太短。安全感和省心感,直接拉满。

04 有些人还在网上吐槽,说这种增程车型本质还是“落后技术”。讲究的都该买纯电,增程都是心理安慰。这个观点我有话说。

我用过插混,也亲身踩过纯电掉链子的坑。碰上充电排队、蓄电池突然故障,插混能油车模式撑着,纯电只能叫救援。增程的大电池方案,本质是在兜底和体验之间找平衡。厂家不装太小的电池,为的是让你绝大多数场景都能用电,但不逼你孤注一掷。

你要是图省油、省钱,短途纯电通勤随便开。重度长途用户,只要不是一天连续跑两千公里,450公里纯电够你开到尿都憋不住。补能速度追上纯电车新标杆。啥叫产品进化,这就是。

05 下一个现身的是小鹏,也已经风声放出来,增程车纯电续航要冲430公里。

我理解,行业大洗牌已经开始了。那种一百五十公里、两百公里纯电的小电池增程车,快被淘汰了。今年下半年再买增程车,你要不看续航和充电数据,真容易掉坑。

说回来,增程器不再是主角。大电池和快充才是未来。谁能在充电网络不发达的地儿也让用户开得省心,谁就能赢。这才是让人高兴的新趋势。

别忘了,每次技术变革,最先被淘汰的,都是不走心做产品的车企。车是工具,本质就是帮用户解决痛点,多一份保险,就是多一份安全和安心。

这一波增程车升级,也许真能把理想、蔚来这些老玩家都逼到重新思考。我们编辑部用一句话总结:选新车,别跟风,数据才最靠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