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您是不是也常常在小区的业主群里,或者在和同事朋友聊天时,听到这么一个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说法:“注意了啊,新的规定下来了,从9月1号开始,电动车只要速度超过每小时25公里,电机就会自动断电!”这话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一下子让无数每天依赖电动车出行的朋友们紧张了起来。
刚买了新车的,骑在路上眼光就没离开过码表,生怕一不小心油门拧大点,车子就当场“罢工”,把自己撂在半路上。
甚至有些心急的朋友,已经开始四处打听,想找个修车行花钱把这个所谓的“限速”给破解掉,免得日后麻烦。
然而,这件事的真相,和大家听到的传闻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用最明白的话,把背后的道理讲清楚。
可以说,所谓的“超速就断电”,是一个典型的、被夸大和误解了的谣言。
但是,在这个谣言背后,确实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每一位电动车主都必须了解的,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出行的安全、钱包以及合法权益。
首先,咱们得把最核心的一点搞清楚:国家规定里提到的时速25公里,它到底限制的是谁?
答案是,它限制的是生产厂家,而不是我们骑车的普通人。
国家在2019年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里面白纸黑字地写着,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km/h。
请注意这里的用词——“设计最高车速”。
这是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这就是国家给雅迪、爱玛、小牛这些造车企业划定的一条生产红线。
它要求的是,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合格的、可以被称之为“电动自行车”的产品,其本身的设计能力就不能超过这个速度。
这就像国家规定食品厂生产的饼干,包装上必须标明真实的成分和保质期一样,这是对源头生产环节的一个硬性要求,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安全属性。
那么,这和我们实际骑行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就是,您在日常骑行中,因为下坡、顺风等自然因素,导致车速在短时间内超过了25km/h,比如说达到了28km/h,甚至更快一点,您的电动车是绝对不会因此就突然断电的。
车辆管理部门和交通法规都充分考虑到了这种现实情况,它属于正常的物理现象,完全在可理解的范围之内,并不会被认定为违规操作。
前段时间江苏有位车主就闹了个笑话,他在一个下坡路段看到自己的码表显示28km/h,吓得他立刻猛踩刹车,车身都晃了一下,差点摔倒。
后来他才知道,这根本就是自己吓自己,纯粹是白紧张一场。
所以,大家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只要您的车是合规的国标车,就不用担心这种“一超速就断电”的魔幻情况发生。
明白了这一点,可能有些朋友心里又会冒出新的想法:既然骑快一点不会被强制断电,那我是不是可以找人把厂家设置的那个速度上限给“解开”,让车子跑得更快一些呢?
毕竟,有时候上班赶时间,快一点是一点。
如果您有这种想法,那可真得好好掂量一下了,因为这背后牵扯到的,是第二个重要的真相:私自改装或破解限速,您将直接失去车辆的保修权利,而且潜在的安全风险非常大。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所有的正规品牌,都在用户手册和保修条款里写得清清楚楚,任何对车辆电气系统,包括控制器程序进行非官方的改动,都视为用户自行放弃保修。
咱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您花几百块钱找路边的修车师傅刷了程序,车速确实从25km/h提到了40km/h,头几个星期骑着确实感觉风驰电掣,特别爽。
但是,您有没有想过,厂家在设计这辆车的时候,它的电机功率、控制器承载能力、电池的放电倍率、刹车系统的性能,甚至是车架的强度,都是围绕着25km/h这个安全速度来匹配的。
您强行让它超速运行,就等于让一个只能挑五十斤担子的人,天天去扛一百斤的重物,时间一长,必然会出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控制器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而被烧毁,电流异常还可能导致电池出现鼓包、续航锐减甚至自燃的风险。
浙江某品牌售后的工作人员就透露,他们最近接到的维修单里,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车主私自解锁限速后出现的故障,换一个控制器就要三百多,要是电池也坏了,那费用就更高了。
为了每天节省几分钟时间,最后可能要搭进去上千元的维修费,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如果说,失去保修还只是经济上的损失,那么接下来的第三个真相,就直接关系到您的合法路权和事故后的责任认定了。
那就是,您的电动车如果实际速度超标,将会直接影响到上牌和事故理赔。
这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环。
现在各地对于电动车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在上牌环节,车管所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核对您的发票和合格证,很多地方还会进行实车检测。
如果您的车子在检测时,能轻易地跑到25km/h以上,比如能跑到35km/h,那么对不起,在法律和管理部门的眼中,它已经不属于“电动自行车”的范畴了。
根据规定,它会被认定为“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电动摩托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机动车”。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您根本无法为它上绿色的非机动车牌照。
想合法上路,您就必须去考取摩托车驾驶证,然后给车辆办理黄色的机动车牌照,并且每年购买机动车交强险。
相应的,您在路上也必须遵守机动车的通行规则,不能再走非机动车道。
可能有人会说,我的车侥幸上牌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千万别这么想。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这个“超标”的身份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
上海之前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位车主骑着一辆实测速度能到30km/h的电动车,与一辆小汽车发生了碰撞。
交警判定他承担次要责任。
本来,按照程序,对方的保险公司应该赔付他大部分的维修和医疗费用。
但保险公司在介入调查时,通过鉴定发现他的电动车属于超标车,也就是机动车。
而这位车主并没有摩托车驾照,车辆也没有机动车牌照和保险。
最终,保险公司以“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非法上路车辆”为由,合理合法地拒绝了所有赔付。
这位车主只能自己承担全部的经济损失,事后追悔莫及。
所以,通过这三个真相,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制定这项政策的良苦用心。
它并不是简单粗暴地限制大家骑快车,而是通过对生产源头、售后服务和法律责任这三个环节的把控,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它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选择题:如果您希望享受非机动车的便利,比如不用考驾照、可以走非机动车道,那么您就必须接受它在安全速度上的设定;如果您追求更快的速度,那么您就应该选择符合标准的电动摩托车,并承担起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看清这些背后的逻辑,远比纠结于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超速断电”谣言要重要得多。
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道路上的每一个交通参与者负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