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市场的价格战打到第N轮,卷配置、卷续航、卷智能,卷到连德国人都直呼“看不懂”。
大众中国CEO贝瑞德最近撂了句大实话:“130多个品牌挤在一条赛道上,价格杀红了眼,可真正赚钱的没几个!” 这话一点不虚——销量涨得再猛,钱袋子却瘪着,没利润哪来的钱搞研发?
更扎心的是,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玩法,短期救不了场子,长期还伤品牌筋骨。
当友商忙着“补贴换销量”,大众却反常地捂紧了钱包。贝瑞德说得干脆:“不打价格战,燃油车赚的钱得留着养电动化!”
这可不是空话——2024年大众中国靠燃油车赚了44亿欧元利润,90%的电动化转型资金就靠它输血。
说白了,别人卷价格,大众卷的是 “燃油车养电动,自己养活自己” 的生存逻辑。
憋大招:四大狠招专治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1. 平台革命:砍成本、提效率
2026年推CMP平台:专为中国开发的入门级电车平台,材料成本直接砍半,彻底告别“全球通用平台在中国卖不动”的尴尬。
2027年上CSP中高端平台:只为中国量身定制,研发周期从48个月压缩到24个月,比国产新势力还快!
2. 电子架构“换心脏”
MEB平台没凉,反而升级“中国芯”:2025年全系搭载CEA电子架构,控制单元减少30%,支持L3智驾;2027年第二代CEA直接对标特斯拉。 更狠的是,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合肥2000名工程师24小时连轴转,德国人都得学这速度。
3. 低价市场空降“价格屠夫”
12万以下的电动车空白?大众早埋了颗雷:2026年捷达纯电车杀入战场! 这把“低价利器”专打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的腹地,摆明了要抢增量市场。
4. 自研翻身:程序员占70%,代码自己写
以前靠小鹏救急,现在Cariad中国团队硬气接手:2025年自研架构上线,2027年智驾系统全自控。 贝瑞德的原话是:“合作是捷径,但命脉得攥在自己手里。”
面对行业焦虑,贝瑞德反而淡定:“企业竞争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大众的底气来自三张牌:
燃油车利润兜底:拒绝用电动车的亏损换份额;
出口扩增量:中国基地产能直供亚洲、中东,把“内卷”变“外卷”;
中国经验反哺全球:24个月研发周期逼得欧洲团队提速,合肥工厂机器人效率碾压德国老家。
当别人还在价格战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众已经悄悄铺好了铁轨:用燃油车利润铺路,拿中国速度造车,靠自研技术架桥。
贝瑞德那句“市场失去理性”背后,藏着一句潜台词: 烧钱的时代终会过去,活下来的必须是“会赚钱的长期主义者”。 这场电动化马拉松,大众不想赢在起跑线,但要赢在终点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