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再登清华教材,OTA升级立大功,油耗低至2.6L!

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咱们国家顶尖的学府清华大学,又一次把比亚迪的技术印在了自家专业教科书的封面上。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就是个新闻,但要是咱们仔细琢磨一下,背后可大有文章。

一家企业的技术,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被这样最高学术殿堂认可,而且还是“梅开二度”,四年里上了两次封面?

比亚迪再登清华教材,OTA升级立大功,油耗低至2.6L!-有驾

这可不是商业广告,这是实打实的学术认证,它不仅关系到这家企业,更深远地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甚至跟我们每个普通人的钱袋子和出行体验都息息相关。

咱们先把时间调回到几年前的2021年。

那会儿,比亚迪推出了它的第四代DM混动技术,也就是后来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混动车可以这么开”的DM-i超级混动。

这项技术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一下子把插电混动车的油耗拉到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就拿当时卖得最火的秦PLUS DM-i来说,在没电当油车开的情况下,一百公里烧油还不到4升,具体数字是3.8升。

这个数据一出来,很多人都惊了,因为这比很多以省油出名的日系传统燃油车还要低。

市场反应是最直接的,比亚迪的销量一下子就起来了,满大街都能看到挂着绿色牌照的比亚迪车。

清华大学的汽车工程专家们,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背后的技术突破。

他们没有把这看作一个简单的市场成功案例,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技术范式的革命。

于是,他们很快就把这套DM-i混动系统的结构图,放进了专业必修课《汽车动力系统原理》的教科书里,而且是直接当成了封面。

这在当时,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它等于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在汽车核心的动力技术上,拿出了可以引领潮流的原创东西。

比亚迪再登清华教材,OTA升级立大功,油耗低至2.6L!-有驾

四年时间一晃而过,当大家觉得这项荣誉已经足够高的时候,更进一步的消息来了。

在即将出版的2025年新版《汽车构造—动力系统》教材上,封面图再次换成了比亚迪最新的第五代DM技术。

四年内两次登上清华教材封面,这背后的意义就远不止是“锦上添花”了。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用大白话聊聊,比亚迪的DM技术到底干了件什么“颠覆性”的事。

在比亚迪DM-i技术成熟之前,市面上的混合动力汽车,不管是丰田的还是本田的,基本都遵循一个逻辑,那就是“发动机是主角,电动机是配角”。

你可以这么理解:车子主要还是靠烧油的发动机来驱动,电动机就像个勤快的帮手,在起步或者需要大劲儿加速的时候,出来搭把手,帮你省点油,让动力顺一点。

所以,那个时候的混动车,本质上还是一台燃油车,驾驶起来的感觉也和油车差别不大。

比亚迪的工程师们从2008年就开始琢磨混动,他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这个主角和配角的关系颠倒过来?

正是这个“颠倒”的想法,催生了第四代DM-i技术的“以电为主,油为辅”核心理念。

在这套系统里,唱主角的变成了大功率的电机,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日常驾驶场景里,都是电机直接驱动车轮。

那原来那个“主角”发动机去干嘛了呢?

比亚迪再登清华教材,OTA升级立大功,油耗低至2.6L!-有驾

它被安排了一个新工作,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发电厂”。

在城市里中低速行驶,发动机基本是不工作的,车子开起来就和纯电动车一模一样,又安静又平顺,提速还快。

当电池电量低了,或者跑到高速上,发动机才会启动,但它启动的首要任务不是费劲地去驱动车轮,而是在自己最舒服、最省油的转速区间里安安静静地发电,把电能存到电池里,再由电池供给电机去驱动车。

只有在需要最强动力,比如满载爬坡或者高速超车时,发动机才会和电机一起上,共同发力。

这个逻辑一改变,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它几乎完美地结合了燃油车和纯电车的优点:你享受到了电车般的驾驶体验,却没有纯电车的里程焦虑;你拥有了比传统燃油车更强的动力,却付出了低得多的油耗。

这就是为什么说,比亚迪重新定义了插电混动,它不再是燃油车的“省油补丁”,而更像是一种“自带发电机的电动车”。

如今,发展到第五代DM技术,更是把这个理念推向了极致。

官方公布的百公里亏电油耗降到了2.9升,前段时间发布的秦L和海豹06车型,很多媒体和用户实测下来,满油满电甚至能跑超过两千公里。

更厉害的是,据说比亚迪后续还会通过OTA,也就是像手机系统升级一样的远程在线升级,把油耗进一步优化到2.6升的水平。

用软件升级的方式来降低硬件的能耗,这本身就展示了其技术底蕴的深厚。

比亚迪再登清华教材,OTA升级立大功,油耗低至2.6L!-有驾

那么,这件事跟咱们不买比亚迪车的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

首先,正是因为比亚迪这条“鲶鱼”把插混技术的天花板捅破,并且用规模优势把价格打了下来,才迫使整个行业都必须跟上脚步。

你看现在,长城、吉利、奇瑞、长安等国产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当家混动技术,而且油耗一个比一个低,价格也很有竞争力。

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受益的是谁?

是我们消费者。

如果没有比亚迪在前面开路,我们今天可能还在为买一台油耗六七升的合资燃油车而纠结,根本无法想象用十几万块钱,就能买到一台亏电油耗三四升、综合续航上千公里,还能享受绿牌政策的家用轿车。

其次,这对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当清华大学的学生,这些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顶梁柱们,从大学课堂开始,学习和研究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原创的、世界领先的技术路线时,一种源自内心的技术自信和创新精神就会被建立起来。

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脑子里想的就不再是如何模仿和追赶国外的技术,而是如何在我们自己的技术路线上,继续创新和引领。

这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格局中实现真正的“换道超车”,奠定了最宝贵的人才基础。

所以说,比亚迪DM技术登上清华教材封面,不仅仅是对一个企业的褒奖,更是对中国自主创新路线的一次强力肯定,它告诉我们,坚持核心技术自研,是真的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的。

今天我们能享受到经济实惠、省油好用的插混新能源车,确实离不开这些先行者的坚持和努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