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八天假,90后紫紫早早就约了朋友要去新疆玩。
她盯房车好几年了,刷手机老看见有人开着车到处跑,草原上看星星,山脚下煮咖啡,日子过得像歌词里的诗。
还有人干脆住车上,说比租房便宜,还不用交物业费。
她心里痒得不行,觉得这生活才叫痛快。
可真动手查攻略才发现,哪有那么简单。
房子是能移动,但钱也哗哗地流。
光租车就不便宜,更别说后面一堆杂七杂八的开销。
今年国庆想租房车的人多到爆。
厦门一家车行,18辆车9月10号就全被人订完了。
连那些不赶高峰的日子,九成以上都已经被抢掉。
小红书上搜“房车旅行”,页面一拉,五十亿次浏览打底。
抖音更吓人,相关视频播放量干到了九百五十亿。
不是凑热闹,是真的越来越多人在琢磨这事。
2024年中国房车市场值了一千零八十四点九亿元,涨了快百分之八。
卖出去的自行式房车十一万两千辆,占了大头,拖挂式的也有三万二。
这玩意儿不再是退休大爷的专属玩具,慢慢变成中产家庭的新玩法。
买房车的人大多是三十到六十岁的,年纪大的七八十都有。
上汽大通那边的数买主里七成是中老年人。
年轻人呢?多数还是租。
上班卡着时间打卡,哪有空天天开车上路。
紫紫算了笔账。
一辆2024款旌航未来双拓展,国庆期间一天一千五,平时一千,暑假能飙到一千七。
保险另算,一般是租金的一成到一成半,一千五的车,保险就得一百五到两百二。
再加个发电机、桌椅板凳,一天再多掏五十到一百。
路上停车、加水、充电,也都得花钱。
新疆、云南这些热门线路,2024年国庆订单比前一年多六成以上,租金贵一半都不止。
对年轻人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但她讲了一句实在话,城里上班天天憋着,就想找个地方喘口气,换种活法试试。
可真上了路才知道,自由是有代价的。
花花2023年买了房车上路,现在也算老手了。
她说最大的问题是车太大,地下车库进不去,限高杆低于三米直接傻眼。
路线必须提前掐准,不然卡在半道动不了。
每天还得自己加水、充电,最麻烦的是清理黑水箱。
就是装排泄物的那个罐子。
第一次倒的人都会愣住,味道冲,操作难,搞不好溅一身。
没经验的根本扛不住。
小红书上搜“房车梦碎”能翻出将近一千四百条帖子。
有人以为买了车就能说走就走,结果发现野外扎营要懂水电接驳,要会修故障,下雨天漏水都不知道从哪漏的。
最后只好低价卖掉,2024年二手平台上,才用一两年的房车多了三成多,基本都是这种冲动买家。
花花还说,短途游根本不划算。
她试过休息日带家人出去两天,光收拾行李、固定车内东西就折腾半天。
找营地加水充电又费劲,回来比上班还累。
维修更是头疼事。
车里冰箱坏了,普通汽修店看不懂电路,配件得专门订,等一个月都正常。
但也有人另辟蹊径。
一些年轻人干脆把二手房车当宿舍用,十万元以内搞定住和行。
停在合规停车场或露营地,白天坐地铁上班,晚上回车上睡觉。
社交平台这类分享越来越多,有人说冬天冷,夏天热,但省下的房租够买暖风机和空调了。
还有人拿房车做生意。
摆摊卖咖啡,支个炉子烤肠,顺便拍视频挂链接带货。
一台车既是家又是店,成本低,灵活性高。
政策也在推一把。
2023年10月,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建房车营地。
2024年8月,国务院也明确鼓励发展房车露营新业态。
可跟国外比,咱们差得远。
2023年全球房车销量,中国只占1.3%,欧美加起来超过八成。
美国有一万六千多个正规营地,欧洲超一万,我们登记在册的不到两千,真正运营的也就三百到五百个。
广东算是房车玩得好的地方,成熟营地才二十个左右。
市场潜力肯定是有的。
上汽那个副总裁蓝青松说过,海外能做起来的事,中国也能,就是不知道要多久。
我觉得吧,房车这东西,看着浪漫,实际琐碎得很。
你想逃开城市,但它把城市的账单搬到了路上。
它不是解决烦恼的钥匙,而是把烦恼换了个地方继续面对。
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试?
大概是因为,哪怕麻烦重重,只要方向盘在手里,窗外风景一直在变,人就觉得还能掌控点什么。
我挺理解紫紫的。
她不一定非得去新疆,也不一定非要住车上。
她只是想确认一件事,除了打卡、加班、还房贷,人生还能不能有别的选项。
房车也许不是答案,但至少是个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