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汽车圈里的一件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江苏省工商联汽车销售商会、浙江省汽车流通协会和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联合发布了一封《关于敦请主机厂改善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商经营困境的函》,直指部分汽车主机厂强制经销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新车,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这份联名函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基于四协会对辖区内数百家汽车经销商经营状况的深度调研。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着库存高企、市场竞争失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等严峻挑战。
库存高企,资金链紧张:
调研数据显示,不同品牌经销商的库存系数普遍远超行业健康水平。豪华品牌多数超过1.8,个别品牌甚至高达2.7;国产品牌情况更为严峻,多数超过2.0,个别品牌竟达到惊人的4.0。经销商们表示,他们成了主机厂的“替罪羊”,卖车亏本,不卖车倒闭,陷入了死循环。
销量下滑,市场观望:
由于各地区补贴政策存在差异,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到店客户量锐减,成交率同比下降超过30%。经销商们表示,市场环境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成本高企,利润微薄:
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场地租金占比超过行业警戒线,人力成本、营销成本持续攀升。而主机厂单方面制定的捆绑式返利考核政策越来越严苛,返利政策模糊不清,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主机厂“压库”,涉嫌违法:
四协会在联名函中明确指出,主机厂的这些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关于“低于成本价销售”的禁止条款。法律专家分析认为,如果查证属实,涉事主机厂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经销商呼吁,行业反思:
此次联名行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销商群体对长期以来的“潜规则”忍无可忍。他们呼吁主机厂调整政策,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汽车销售生态。
未来展望,多方共治:
为了解决当前困境,部分车企已经开启战略转向,例如比亚迪承诺“不再压货”,引入库存“熔断机制”;还有部分车企开始降本增效,例如林肯中国推行“星火燎原”轻量化改革。
除了主机厂方面,经销商也在积极自救,拓展生存空间。部分经销商集团增设了新能源品牌门店,同时拓展充电桩建设与运营业务以及进军汽车后市场,深耕售后服务价值,提升客户黏性。
此外,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呼吁行业自律,加强监管,为汽车销售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