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万起的2025款飞凡R7,是「真香」还是「鸡肋」?

#头号新车#

去年陪朋友试驾某新势力SUV时,销售指着30万+的价签说:「这已经是同级性价比之王了。」当时我盯着后排凸起的地台和选装才能有的HUD,突然意识到——所谓「中高端电动车」的溢价,可能比燃油车时代更隐蔽。直到上周2025款飞凡R7以15.99万起售的价格横空出世,这个细分市场的「价格锚点」终于被彻底击穿。

15.99万起的2025款飞凡R7,是「真香」还是「鸡肋」?-有驾

一、撕掉「伪需求」的遮羞布:15万级电动车该有什么?

在分析具体配置前,我们需要先破除一个认知误区:低价电动车必须牺牲核心体验。过去这个价位要么是续航400km的「代步玩具」,要么是塑料感极强的「减配王」。但飞凡R7用2950mm轴距的中大型SUV身段、全系350N·m峰值扭矩电机,以及标配的RISING PILOT驾驶辅助系统(含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等),直接把「够用」标准拉到了20万级燃油车的水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刀法精准」的减配逻辑:

  • 保留8155芯片支撑的三屏交互(10.25+15.05+12.3英寸)
  • 取消的是贯穿式灯组等设计元素(对实际使用零影响)
  • 无线充电等实用配置反而新增

这种「看得见的配置给足,看不见的成本控制」策略,比某些品牌砍安全气囊、减配热泵空调的做法高明得多。

15.99万起的2025款飞凡R7,是「真香」还是「鸡肋」?-有驾

二、三款动力怎么选?续航焦虑的新解法

2025款R7提供三种动力组合,其核心差异不在功率(150/165/180kW差距实际驾驶感知有限),而在于电池类型与续航逻辑

| 版本 | 电池类型 | CLTC续航 | 适合场景 |
|------------|------------|----------|-------------------------|
| 都市版 | 磷酸铁锂 | 500km | 城市通勤+家有充电桩 |
| 进阶版 | 三元锂 | 570km | 城际出行+冬季低温地区 |
| 长续版 | 三元锂 | 730km | 长途自驾游高频用户 |

个人建议:除非预算极度紧张,否则建议跳过500km的都市版。570km进阶版比长续版便宜约2万,但续航差距主要来自电池容量(77kWh vs 90kWh),实际高速续航差距约100km。考虑到90kWh电池带来的重量增加(影响操控灵活性),进阶版可能是平衡性最优选。

三、被低估的「隐性价值点」:从3D音效到女王副驾

飞凡R7这次升级中有两个「非参数化亮点」值得展开:

  1. 3D沉浸矢量音效:不同于普通品牌堆砌喇叭数量,这套系统能实现声场动态追踪(比如导航提示音会随转弯方向变化),实测中比某些豪华品牌的「大牌贴牌音响」更智能。
  2. 女王副驾升级:虽然未公布具体配置,但参考F7的电动腿托/加热按摩功能,预计会下放部分越级配置,这对家庭用户而言可能比续航多50km更实用。

有趣的是,这些配置过去通常出现在25万+车型上,飞凡将其下放到15万级市场,本质上是在重构用户的价值感知体系

15.99万起的2025款飞凡R7,是「真香」还是「鸡肋」?-有驾

四、选购决策树:什么人该买?什么人该等?

最后给出一个快速决策路径:
立即下单人群

  • 预算卡在18万内,需要大空间+长续航的务实家庭
  • 对智能座舱有硬需求(如高频使用副驾屏的奶爸)
  • 所在区域充电设施完善(磷酸铁锂版依赖充电便利性)

建议观望人群

  • 追求极致智驾(目前仍是L2级,无城市NOA)
  • 对设计细节挑剔(分体式大灯审美存在争议)
  • 等等党(年底电池技术或有新突破)

站在行业视角,飞凡R7的定价策略折射出2024年电动车市场的残酷现实:当「蔚小理」们还在为毛利率挣扎时,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已经用规模化优势发起「降维打击」。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更多「15万级中大型SUV」——这对消费者绝对是件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